由《诗经.周颂.潜》中“以鱼祭祖”探析鱼意象的文化传承

更新时间:2023-07-16 16:15:59文/高考志愿库

摘 要:《诗经?周颂?潜》是一首鱼祭诗,“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周人以鱼祭祀公刘,表达了他们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美好愿望。“鱼”从一种自然存在的动物这一本体形象到被古人发现并赋予其意象经后人传承构成其特有的文化意象,这一文化传承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

关键词:鱼 鱼意象 生殖信仰 富足和乐 文化传承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先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手法等一直被无数专家学者研究借鉴。《诗经》善“以物起兴”,伟大的古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将自然存在的客观物象一步步抽象为极富文化内涵的意象,这不仅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意象素材,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滥觞。

从鱼的种类看,《诗经》中记载了大约14种鱼;从出现次数看,“鱼”字在诗中出现了26次。鱼是人类所钟爱的动物,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它既是艺术家画笔下的宠物,又是文人作品中的“常客”,更是民俗中吉庆的象征。千百年来,人们对“?”的偏爱之情始终不变。原始人在陶器上画鱼;孟子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叹;刘备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在民俗中,年画有鱼,待客用鱼,过年吃鱼,以图“年年有鱼(余)”。以“鱼水情深”喻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养鱼、食鱼、赏鱼、写鱼、画鱼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鱼”文化并不断传承。

祭祀诗《诗经?周颂?潜》仅48个字,从造字法看,?鲔鲦??鲤等指鱼的不同种类。水中各种鱼儿数不胜数,周人用鱼儿来恭敬地祭祀祖先,表达了他们对福祀绵延不断的渴求和美好希冀。

一、从繁衍之象到生殖信仰

上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森林里常有猛兽出没,人们泽水而居,他们发现鱼有极强的繁衍能力,鱼成为他们容易得到的食物。古人在宴请时也经常出现“鱼”这一美味,《诗经?小雅?鱼丽》就有很好的体现。后来人类对鱼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发现鱼的形状与女性生殖器官的轮廓相似,人类渴望自己也能像鱼一样生生不息。西安半坡挖掘出来的土陶器刻有人面鱼纹图案,这是对鱼儿生殖崇拜的密码。在母系氏族社会,远古人对鱼有着一种生殖信仰,鱼也成为女性的象征。《诗经?卫风?硕人》出现“鱼”意象,不仅表现美人形象,也表达对绵延产子的渴望。

二、从生命繁衍到爱情的象征

除自身的价值供人们享用外,人们还由鱼的生命繁衍联想到了爱情,所以鱼意象还象征着男女之间的婚恋情爱。《诗经?齐风?敝笱》以“鱼”隐射两性关系。智慧的古人认为既然鱼儿象征爱情或配偶,那么用好的渔具便可得到爱情,破裂的渔具象征婚姻的失败,所以人们用“网鱼”比喻得到了妻子,“钓鱼”比喻求爱,“鱼网破”表示婚姻破裂等。上文所举《诗经?齐风?敝笱》以渔具无用,鱼儿自由来往暗示鲁桓公与妻子婚姻破裂。我国现当代作家沈从文的《边城》中多次提到“大鱼咬你”暗示傩送与翠翠的爱情。另外湘西地区多苗族人,他们信奉多子,服饰中也常出现鱼鱼交配的图案,巧妙的安排使服装具有地方文化。

三、鲤鱼的独特含义

相传商末姜子牙垂钓渭水,获鲤鱼,剖之,见一书信,预言他将受封于齐地,后果真应验。“鲤鱼”因此成为书信的代称。古人将书信放在鱼腹中,因鲤鱼的游速极快,能飞越江湖,古时将书信置于鱼腹表达其希望书信快速到达的心愿。唐李治在《结素鱼贻友人》中就写道“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预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据闻一多考证:“双鲤鱼,藏书之函也。其物以两木板为之……一底一盖,分之则为二鱼。”东汉以前,没有印刷术的发明,为防止书信在中途被人拆开,古人常将信放在两块鲤鱼形状的木板里,再绕线封好并用土封好盖印。除了被赋予传书送信的意象外,唐代还将鱼作为调兵遣将的信物。鱼符被分为两块,当前方战场需要调兵遣将时将军将自己的半块鱼符交回,待帝王与自己的合为一块时便调兵给战场。我们有一个词叫“符合”,就是说“符”在一分为二之后能够合起来才可以传达命令。在我国古老的“鱼意象”中,鱼还有着一定的宗教意味。《陈涉世家》中陈涉,人为地将写有“陈胜王”的绸布放进鱼的肚子里。其实是为收买人心的迷信做法,笔者认为陈胜之所以这么做,与“鱼”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他们取食于鱼,鱼是他们种族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古人觉得鱼有着吉祥的象征,所以他们信奉于鱼。

四、结语

“鱼意象”在我国古老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出现,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鱼”因自身的物理特性被人们发现,它的繁殖能力极强,在远古时期就供人们食用,给民族延续带来希望,被人们认为是富足和乐的象征,先民“以鱼祭祖”在表达对祖先敬仰的同时也希望鱼为他们带来幸福,人们也希望自己能像鱼一样,不断繁衍使种族得以传承。鱼意象从最初的生殖信仰发展到男女爱情,再到“以鱼祭祖”表达美好心愿,鱼与生活的富足、宴饮佳肴、人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在继承“鱼意象”的同时加以发扬,鱼不仅成为人们宴饮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还极具观赏价值。人们还习惯用“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等成语表达自己的美好希冀。逢年过节人们喜欢赠送几条鲤鱼表达对亲戚朋友的祝愿,鱼也成为节日中的菜品,人们还有“吃了鱼会变得聪明”的说法,这不仅说明鱼具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看出人们一直以来对鱼的喜爱。几千年来,鱼意象就这样不断的传承,这不仅对我们分析古人作品中涉及到与鱼有关的事物有帮助,而且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民族文化更加深厚。

参考文献:

[1]樊树云.诗经全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2]刘美洁.诗经鱼意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许静.从《诗经》中的鱼意象看其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2005,(5).

(杨静宇 山西太原 太原师范学院学科教学 030000)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