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更新时间:2023-07-13 06:06:33文/高考志愿库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一

×××,男,30岁,××年2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小关镇张庄村。××年他创办了×××置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创办了××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年3月公司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2200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他的脱贫致富先进事迹如下:

×××,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创业者,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他自参加工作以来,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思想觉悟。他从小就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么的眷恋。在家乡上小学和初中时,他学习刻苦,尊重老师,成绩优良,一直是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他父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闻名巩义的农民企业家,曾获得过全国农民企业家称号。1995年在×××13岁时,其父带领他们全家到美国创业发展11年并有了一些资金积累。期间他先后在美国完成高中、大学学业??企业管理专业。随着年龄增大,他回返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非常强烈,他决定放弃在美国前程似锦的发展机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多次恳求父亲回家乡做贡献,回报父老乡亲。在他多次恳求下,他父亲2006年3月带领全家回到了阔别11年可爱的家乡。回到家乡后,他父亲很快投资创办了中州特钢有限公司,而他自己在公司工作,从一名员工做起,从最基层开始锻炼,曾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经管科长和副经理等。凡是他负责的每项工作都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去完成。2008年4月,他与父亲商量将中州特钢有限公司以全部资产售购的方式转让给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经营。在小关镇党委政府和巩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年10月份一个计划总投资4.9亿元的河南永通镍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镍提纯项目在小关镇落户建设。

家乡的人说起×××,多数都把他称为富二代,因为他拥有千万元的资产。但他不愿坐吃山空,坐享其成,而他弘扬父辈和家乡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创新创业的精神,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扎实苦干去开拓一片天地。2009年初,他父亲留在新上的永通镍业项目协助建设,而他坦诚告诉父亲自己想离开去独自干一番事业,他父亲知道×××是一个只要自己认准要干的事,谁也别想改变的倔强性格,就同意儿子自己去创业发展。就这样华祥踏上他艰辛创业的征程,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当年2月,致富能手事迹他通过对国家和我省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城镇化等政策分析研究后,结合小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居住生活标准的提高和需求的实际,他决定利用关闭停产的镇一水泥厂地方,进行房地产开发。说干就干,他很快就注册成立了郑州嘉豪置业有限公司并自任总经理。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自筹资金1000万元实施小关镇鑫乐苑小区建设一期工程,前后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4栋住宅144套,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建设工程。紧接着他又筹措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小区二期工程。2010年底,又完成3栋100套,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的住宅房和总面积5500平方米的临街门面房43套及地下商场超市。开发房产事业的成功,充分显现了他的才能。小区建设速度之快,在小关镇地区实施罕见,即安置新上的永通镍业项目建设中搬迁的原中州企业集团的职工搬迁户,也为部分群众提供了集中住宅房,为加快镇重点项目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做出贡献。

开发房地产的成功,更使他增强坚定创业发展信心和决心。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2010年5月份×××在建设鑫乐苑小区的同时,他又挤时间对创业发展工业预选的几个项目进行调研、考察,终于毅然决然选定了铝加工行业。同年6月份,他注册成立了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8月27日计划总投资4亿元的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铝板带箔生产项目,在已经倒闭11年的原镇办耐火材料厂区内动工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资金全部由他自筹。建厂初期,他运筹帷幄,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房地产开发和铝业项目建设两不误。期间他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不以董事长身份自居,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克服严寒天气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差的种种困难。拆除旧厂房7000平方米,挖、填、磊、砌土石方1200立方。于2011年2月28日,冷轧1650轧机成功穿带试车,3月实现成品入库550吨,当年累计完成产量26000吨,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2200万。短短10个月时间,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创造了国内同行业需3-5年才能达到的产能水平,同时安排了360名劳动力就业,也带动了一些连体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2年1月计划投资1亿元的二期工程紧接着开始建设。至12月底,致富能手事迹材料全年完成产量10-12万吨,产值18亿元,利税9000万元。他采取边生产边投资的扩建办法,计划到完成累计总投资4亿元工程建设任务。预计将实现年产20万吨的铝板带箔加工生产规模,年产值达35亿元,利税达到1.7亿元,安排就业人员达到600-800人。为了企业人才培养和提高现代管理水平,他本人还到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企业管理进修学习,努力提高个人领导能力和企管水平。他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人才22名,建立完善了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公司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为全体员工办理了保险。2012年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列入巩义市和小关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郑州市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必将对小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经过3年多的创业实践经验,它成为了一个成功者,成为造福一方,发展经济的功臣,但他总认为:他事业的成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团组织正确领导培养的结果;是各界人士和企业干部职工及父老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今后,他决心在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定更加努力,致富标兵的先进事迹材料谱写新的壮丽篇章,成就精彩人生,迎接美好未来。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2017年4月,团县委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十大脱贫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单位推荐、逐级评选、征求意见、实地考察、审核把关、网络投票、组织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了令凯群等10名同志为武山县第二届”脱贫致富带头人”,5月2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暨建团95周年大会上,为他们授予”脱贫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为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创业致富精神,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在全县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舆论氛围,从5月9日起依次在武山青年对”十大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集中宣传他们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为民情怀和精神风貌,进一步促使全县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为建设美丽武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令凯群,男,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武山县城关镇令川村青年农民。2010年从上海广电学校毕业,到上海工作。2013年底后回家创业。注册天水盛凯建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加工各类铝合金门窗,及建材销售等业务。

现年31岁的他,一边从事着建材生意,一边又是令川村村主任。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天水盛凯建材有限公司在武山县铝合金门窗这一块成为行业佼佼者。

最开始决定开创公司的时候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很不看好,成本高、销路窄、经济效益差,连自己的父亲都担心,反对我创业,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东挪西凑的几万元钱,要是再亏了,不仅不能有收益,还会欠一堆债务。但他坚信一定能成功。但最初的两年,由于缺乏销路,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收益并不好,还欠了不少债务。陷入困境中的他并没有退缩,他积极的想点子、找出路,在城关镇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改变思路,开始承包新农村工程。在我的带动下,很多村民甚至邻近村的村民也开始在我的公司打工,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不少青年村民也开始努力辟蹊径、拓路子创业致富。

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日子越过越好后,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至今,从文书到村主任,在工作中,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也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帮忙解决。一直勤勤恳恳的为村务工作默默奉献,获得了“武山县道德模范”的称号。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

走进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有珍油松种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绿喜人,4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起苗、装车,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满头大汗却一言不发,他就是“岚县名人”于有珍。正是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直面挫折不气馁

于有珍是岚县东村镇东阳涧人,今年48岁,患先天性耳聋,妻子智力残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被县里确定为精准贫困户。

于有珍先天残疾,从懂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备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条件和身体原因的影响,他没有上学,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于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残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在岚县一时传为佳话。

迎难而上不等靠

女儿的出生给于有珍一家带来无比的喜悦,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于有珍夫妇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操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期间,县里给他们享受了低保政策,让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于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为增加收入,于有珍一边种地一边跟着本村的泥瓦匠当“小工”,从和泥、搬砖一类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语困难,认真观察记忆大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大家休息时,他就在一旁琢磨练习。看到这个年轻人的“非常”举动,师傅们也十分乐意向他传授技艺。在大家的帮助下,于有珍学会了泥瓦工技术,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随着岚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决了一家的温饱问题。于有珍自己没有上学留下遗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补偿,克服一切困难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牛耘 牛宇钊)

脱贫路上不停步

一个残疾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但于有珍并没有停下脱贫致富的步伐。乘着县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于有珍创办起自己的6亩油松基地。有了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于有珍在种植油松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虚心向身边技术人员请教,让孩子帮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于有珍的油松品质好,市场行情也不错,近年来他靠油松获利3万余元,致富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同时,两个孩子也没有辜负于有珍夫妻的培养,女儿于2012年考上山西医科大学,儿子大专毕业后在太原从事装修行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现在就是岚县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于有珍的故事给他讲……”岚县东村镇党委书记自豪地说。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于有珍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四

张宗科,男,京当镇贺家村凤邹组村民,现年74岁,家里有5口人,张宗科和老伴、儿子和媳妇以及孙子。张宗科的孙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看病,先后花去了十几万元,使这个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但他是一个不认输、不服输的人。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年龄,本该是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他为了给子女减轻生活的重担,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开辟了新的人生之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创业是艰难的,也是艰辛的。2013年,张宗科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养猪业,但由于缺少养猪经验,疫病防控不到位,死亡率高,猪场整体效益一直不好。但他毫不气馁,购买了许多养猪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的啃,终于慢慢地掌握了猪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的养殖技术。为给猪添饲料,清扫猪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猪棚转一圈,观察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虽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终于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他养的猪很少生病,个个膘肥体壮,养猪使张宗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致富不忘乡亲,他对前来参观学习和取经的群众从来不保留养猪技术和经验,近3年来,他先后帮助了本村和邻村的养殖户12户,覆盖贫困户9户23人。

张宗科在养猪上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农民的根本,即使养猪再挣钱,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要把责任田侍弄的更好才行。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张宗科决心再闯一闯,他利用养猪赢利,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遇到技术问题就找县、镇农技部门,去问、去学,并经常聘请农业技术员实地考查,最终他明白了农药的药性及喷施,清楚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凭着韧劲和吃苦精神,经过一年的实践,他栽植优质苹果3亩,黄桃2亩,又为家庭增添了一条增收渠道。

2024年最美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最新十佳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最新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材料

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教师节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

两学一做学习魏德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精选)

党员魏德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王光国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介绍和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