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最新

更新时间:2023-07-11 12:23:15文/高考志愿库

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2017【1】

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发挥劳模示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对他来说,劳动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习惯,只有脚踏实地的干活才让他觉得踏实,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周家德。

郑伟口中所说的大哥,就是周家德,一个没有架子,乐善好施、勤恳踏实又平易近人的公司负责人,他出身偏远的农村,却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造福社会、反哺家乡。

1990年,周家德只身来到六盘水,靠着一股钻劲和苦劲,他很快学会了电工、焊工、木工等多门手艺,开始了艰辛的打工路,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他创办了六盘水装潢工程有限公司和贵州煜峰投资有限公司。事业渐渐走向成功的周家德,不忘父辈的教育,不忘家乡的发展,回到家乡带头修路修桥,帮扶贫困乡亲,为各项公益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资助过1000多名农村贫困孩子。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在他看来,这些仅仅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尽的一点微薄之力,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

周家德说,自己不是什么公司负责人,也不是什么商人,脱下西装取下领带,他只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农民工,对他而言,背砖、挖土、修路这些事情更能让他觉得快乐。

因为爱岗如家,周家德平均每天都要工作近12个小时,为此,他极少考虑自己,甚至顾不上家庭,但他认为自己做的这一切,值得。

成功后的周家德不忘回馈社会,反哺家乡,他从家乡带出120多名农民兄弟到城里打工创业,并出资培训了1000余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同胞,让他们获得各类专业技术上岗资格证书,帮助他们就业,他筹建的公司楼宇引进了西餐、摄影、服装、皮鞋等二十多种品牌经营,为社会提供了1000个就业岗位。

他的无私付出,换来的是社会的认可,自1998年以来,他先后获得"第三届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贵州十大杰出农民工"、"贵州省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六盘水市道德模范"等17项殊荣;获得全国"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别人夸赞他为大家做了表率时,他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只是用心去做了自己承诺过的每一件事而已。

周家德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类奖章奖状,这是他的一笔财富,但他却从不把这些当作炫耀的资本,而是把它们作为动力,时刻鞭策自己继续努力。

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2017【2】

说起董文香,在青岛的公交圈里无人不知,作为青岛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分公司金坛路车队2路线电车驾驶员,93年开始进入2路车队的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交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20年如一日,她总结了一套青岛巴士特色的“董文香式服务”,带会了一个“姐妹班”,成为公交行业创先争优的一面旗帜。

练就一身功服务一路通

董文香带领班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沿2路线周边徒步考察,往返14.2公里,详细掌握沿途15个商场超市、7所中学和旅游区、火车站的客流信息,对车辆经过的109个路口、151条斑马线、25个信号灯、5处坡道、9个急转弯以及32个换乘点了如指掌,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安全驾驶操作流程及乘客服务指南。同时在全线路倡导“熟练一条线,走遍每条街”,熟记应答134个主要景点路段,人人争当“活地图”、“问不倒”。董文香苦背青岛市170条公交线路首末车时间和起、止点站名,她带领的团队成为名符其实的“一口清”“绝活能手”。一次运行中,一位老人为找不到交通医院正发愁,董文香脱口而出,“在无棣路4号,从承德路下车”,对答如流,让乘客满意而归。

为提高服务技巧,班组姐妹们成立了“语言艺术探讨小组”,从乘客心理需求的角度开展课题研究,运用“情景对话”模拟车厢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的文明用语的忌语。近年来,董文香带领班组成员“走出去,请进来”,在提高服务技艺上动脑筋、下功夫,主动登门到青铁“海之情”车组取经座谈。还开设哑语培训课和“路线学英语知识角”,聘请加拿大籍外教现场讲解、授课。为配合“一站式”微笑服务,她们特邀29中旅游学校专业老师现场指导车厢服务礼仪等迎宾常识,规范了行、立、坐、起等标准化动作。2008年,姐妹班选派代表两次赴北京参加由国家交通运输部举办的“全国青年文明号”技能展示会,精湛得体的展示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来自青岛公交的优质服务技能绝活团队予以报道。

播下一份爱托起一片缘

早在1990年,一位腿部严重残疾的乘客因进入了“姐妹班”的视线而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位乘客叫朱长柱,是青岛印刷厂的退休工人,因工伤致双腿残疾,走路时身体倾斜几乎达到45度,十分吃力。当得知老人独自生活、无儿无女时,姐妹班就接纳了这位特需乘客,将人性化服务从车厢延伸到了朱师付家中,洗衣做饭、清扫卫生,扶他上、下车,配备专门的软座垫,春去秋来,班组人员更换,爱心接力不变,至今已坚持20多年。董文香说:“公交车这个流动的窗口,就是社会的缩影,我们有义务让朱师付活得有尊严,让他 站立起来行走,让他有年有节、有儿有女”。

85岁的老人王勋是一名烈属,常年受到姐妹班的关照,董文香自费为王大妈订阅《老年生活报》,定期登门家访,每年清明节,班组姐妹总会陪同老人去烈士陵园为其父扫墓,亲如一家,这一爱心行动已持续了14年。王勋老人感激之余送上一面锦旗,写道:“无私赠报数载,播撒爱心无限”。

文明一条线温暖一座城

董文香式服务可归纳为八个一,即:一心一意为乘客着想,一言一行让乘客满意,一点一滴从关爱做起,一枝一叶用真情相伴。敬老、助残、扶弱、帮困。董文香和她的姐妹班在日常服务中揣摩、整理出一套“董文香式服务”。

做为一名班长,董文香是姐妹班的领军人物,如何当好领头雁?董文香带领她的姐妹班在安全服务运行指标考核中,姐妹班始终位居电车2路线前列,她们制定的《爱车例保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实施细则》、《LYC节能操作法》、《安全行车十不》等规章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历年来在运行服务实践中首创的《李秋华服务工作40条》、《礼貌用语20句》以及《三树四勤八满意》等成为班组档案中的精神财富。练兵比武、热心公益,在姐妹班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爱心送考”、“金秋助学”、“震灾募捐”、“乘客驿站”、“快乐车厢”等“红飘带”志愿者行动在2路线蔚然成风,已辐射到公交各条线路。2路线连续6年被评为青岛市市民满意线路,山东省文明委授予2路线“文明公交线路”称号。“每次出车都是新的起点”。董文香始终铭记“创新服务,履行职责”的使命,紧握方向盘,以更好的服务回报乘客。

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2017【3】

先后改进工装夹具40多项、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取得各种专利14项……在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中,出现了一位“85后”农民工发明家的身影,他就是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的胡振球。

2007年,这个来自安徽宿州的小伙高中刚毕业便来沪打工。转眼10年间,他从一个不懂技术的外来打工者,成长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从普通的一线装配工成长为技改专家和车间主任,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他还被选为首批上海工匠,获得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农民工获奖第一人。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更没有技术和从业经验,10年前来上海时可以说两眼一抹黑,差一点就‘打道回府’。”胡振球略带羞涩地向记者回忆当初来上海时的场景。

就在快看不到希望时,闵行区梅陇镇的神舟汽车公司向这位淳朴的小伙子抛出了“橄榄枝”,他成为车间的一名装配工人。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胡振球暗下决心:“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当时,他对于“好工人”的定义是,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

但一段时间后,胡振球发现,在这家科技型企业内不少员工都是从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创新点子,来简化工艺流程,这给他内心带来不小的落差。“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看着研发人员通过各种工艺革新提高效率,我便萌发了一个念头,有朝一日也要成为这样的研发人员,才真正配得上‘好’这个字。”胡振球说。

可是那时的他连图纸都不会看,只好从“零基础”开始学起。他常常在午休时间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们给他讲图纸,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弄懂,他这股劲也着实让“老法师”们感动。为了能更安心地学习,他干脆搬到了职工集体宿舍,下班后就往单位职工书屋里钻,经常看书到深夜。当时,生怕前学后忘,胡振球把书上的重点知识摘抄下来,一条、两条、三条……慢慢积累至今,已经记了满满的好几本。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普通工人也能成为专家,成为高技能人才。短短几个月,从钣金工、钳工、车工到打磨工,胡振球便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操作技巧。

2009年,他以农民工班组长的身份参加了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EBA(初级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之后他又续读了工商管理的大专班,现在正就读本科。

“我跟他认识8年了,他不但有悟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它做好,这是他的性格。”正在车间工作的潘邦国这样评价胡振球。胡振球发明的“清扫车边吸尘口自动避让装置”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金奖,其他各项专利也陆续申请成功,胡振球成了工友们心中的“大发明家”,公司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更多的工友开始钻研技改,厂里技术创新氛围也越来越浓。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