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滥用新常态折射出三种病,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更新时间:2023-07-12 02:53:30文/高考志愿库

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两年来,新常态的解读被过度引申化、扩大化,由经济领域蔓延至政治、社会、党建、反腐等各个方面。针对这种现象,在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也归入新常态。

分析了对新常态认识的三种偏差,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窃以为,*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定外延,阐明了认识、分析和驾驭新常态需要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及科学方法,指明了正确引领新常态的方向。

如果单从字面解释,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所谓“新”就是有别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这种缺乏针对性的笼统解释显然难于读懂读透新常态的深刻内涵。据专家分析,所提“新常态”是经济领域的一个“专用”概念,针对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其特征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中国经济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笔者认为,这三个特点可用两句话解读。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这是一种趋势性和不可逆的发展状态;其次,应对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对策与手段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包括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新常态”层出不穷,什么文化新常态、教育新常态、旅游新常态、房地产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反腐倡廉新常态等,覆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让人眼花缭乱。新常态被过度引申和泛化,明显冲淡了作为经济领域概念的本义、特色及特殊内涵。

在笔者看来,滥用“新常态”折射出三种“病”。

第一是“时髦病”,不做分析、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就用,自以为戴上新常态的“帽子”就是与时俱进,工作就显时尚新潮。殊不知,这是无知和不动脑筋的浅薄,新常态不是“时髦词”,不是“一个筐”,不能啥都往里装。

第二是“概念病”。在一些人的思维中,概念就是创新,这是曲解与误解。新概念具有领航作用,但概念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对号入座,才能正确地引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与光荣传统,空喊概念无异于说空话、说大话、放空炮。况且,把用于引领经济工作的“新常态”,生搬硬套地“罩”在其他工作头上,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教条主义,对指导工作非但无利而且有害。

第三是“懈怠病”。新常态成为少数地方和部门懒政、不努力、不作为的托词与借口,工作有困难、不好做、做不好,统统归结于“新常态”。多次明确指出,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创造精神推动发展。如此,才可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避免新常态三个误区

今年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作重要讲话,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对经济新常态存在着认识误区,强调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聆听*告诫避免“新常态”三个误区》,与您共同学习、领会。

今年初,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主要领导干部”俗称“一把手”,可以说是在各级党政部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一责任人”。省部级“第一责任人”能否正确认知经济发展新常态,能否吃透“五大发展理念”,与工作全局关系非常重大。

对于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作了深入分析。

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

*在讲话中提出了“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他说,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而要“适应”“把握”进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的认识无疑是前提。正如*所说,“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

,*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在工作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两年来,中央反复强调,*也在不同场合讲了多次,但社会上乃至一些领导干部中,对新常态仍有认识误区。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

第一个认识误区是将新常态当成一个事件,以“好”或“坏”来界定新常态的“性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大角度对“新常态”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说,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而新常态带来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因此,“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说,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

权威人士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面对这种“势”,*提出“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把握住这12个字,我们就明白了*为何提出“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也明白了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何要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冷静分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扎实做好工作。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

*说,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结于新常态。

很显然,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不懂新常态的真正内涵,习惯性地把它当作了口号或标签了。

“新常态”这个概念具有特定的指向,指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持续阶段,因此只能放在经济发展这个特定范围去认识,若是套用到文化、管理、党建等领域强加解释,势必造成干部群众思想混乱。

更为重要的是,滥用新常态概念,使其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杂烩”,把一些与经济发展风马牛不相及、本应高度重视、立即解决的非经济问题当作一种必然状态,许多矛盾容易被回避、掩盖,拖累相关领域发展,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

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

讲清这一问题,*连说了三个“不是”,指出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就这个问题专门强调:“这个道理,我讲过多次了。”

一些干部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把新常态当成不去解决问题的“挡箭牌”“避风港”。“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对此,*严肃地指出,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已成当前一个“突出问题”。他说,“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需要“适应”和“把握”,更需要将其向健康向上方面“引领”。如何“引领”,政治推动力无疑是主要力量。因此,*将“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视为一个“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他要求各级党委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这种消极现象;同时也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既面临国际国内诸多问题的严峻挑战,又蕴涵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扫清认识迷雾,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中国经济新常态最新解读,经济新常态是什么意思

2024年学习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树立新理念 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

2024年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

2024年最新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心得体会

北京深化供给侧改革巩固就近入学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