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战略是以*同志为*的*主动应对当今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深度参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动,赢得发展战略机遇,争取主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必将对我国今后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以及“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是高考志愿库为大家整理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欢迎参考~
一、高度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创新发展理念及战略思维。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的认识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同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紧密结合起来。
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誓中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可以淡化“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周边及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欧美等国正在不断加强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意在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无疑对我国将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我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去承担更多的海外项目,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力,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中西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对外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照顾各自关切,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内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在推进的方向和方法上也要形成统一认识,要妥善处理号战略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将“好事办好”,尤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构想而不是工程项目。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国家众多,向东涉及亚太经济圈,向西紧连欧洲经济圈,人口占世界人口约60%,而“五通”包含了国家政策、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体系及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时空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甚至可能伴随中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深刻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和新路径,以全球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所进行的战略构想,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而非具体、微观的项目设计。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具体的项目规划。过于具体,时间、节点过于清晰,一方面增加了推进的难度,易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会给外界以中国主导的感觉,使规划最终难以真正落实,影响战略倡议的效应。因此,要本着“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精神,国家层面不应制定过于细致的实施方案,而是要确立原则、目标、方针、路径等,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市场做主、让企业参与”。
第二,战略设计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和能力。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13年,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在沿线各国的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45.4%,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国同上合组织成员、东盟、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若能在现有基础之上,依据我们现有的能力逐步推进,就可以真正做到如所说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区域大合作。要防止短期目标设定的过于高大,脱离我们的能力,要以实质性利益调动相关国家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战略推进要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意愿。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单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构想,需要沿线各国的参与和合作才能真正落实,但“一带一路”各国资源禀赋、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差异较大,甚至宗教文化也不尽相同,我国在推动建设进程时,需要对沿线国家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承受力,避免出台由我单方面主导的政策措施。要采取灵活的、符合沿线各国意愿的举措,避免因我过度主导而影响沿线国家的参与热情。
第四,战略安排要注意发挥市场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功能,更要发挥好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束缚,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使企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和驱动力。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要在信息传导、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要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境内沿线省市在国家制定的目标政策前提下,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也应注意,在于相关国家的合作中,更应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底线地“让利”。
第五,战略实施要考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是实行“以我为主”的对外开放及外交战略,要充分考虑到因此可能带来的地缘政经格局变化。一方面,中国与亚欧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合作会加强;另一方面,与大国的竞争也会更为激烈。中亚各国多数是欧盟主要贸易伙伴、投资及能源供应地,是俄罗斯长期的“后院”。虽然中国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但也难免不产生中国与美欧抗衡的嫌疑。因此,要本着“多做少说”,避免与美欧等国发生争夺中亚市场的直接对抗,关键要通过务实合作,使得沿线参与各国受益并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要充分估计可能的反作用力,避免问题出现时措手不及。
三、对“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的几点思考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方利益,在设定实施路径时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政治协调和经济效益,既要处理好国内各省市的关系,也要考量沿线国家间的竞争与需求,要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逐步推进。在实施重点和路径上,建议优先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加快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要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原则,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能干的先干起来。首先,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其次,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作为重点领域优先推动;第三,选择参与热情高、与中国经贸合作基础好、对中国依赖性和互补性强的国家优先推动,并使先期加入的国家获得较大的利益,使这些国家成为样板和示范,吸引其他国家主动参与;第四,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的投资合作指南,使企业自行选择适宜的贸易和投资地区;第五,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欧亚文明的融合,逐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