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离开西柏坡时,向全党同志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考出好成绩”的“赶考”命题。2013年7月,*在西柏坡向全党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今天,我们仍然行进在“赶考”路上。新目标、新任务、新环境,呼唤我们将“赶考”精神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交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优异答卷。
“赶考”新征程上,我们党再次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自省的能力与改革的坚定决心。六中全会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就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作出制度安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而“赶考精神”包含了居安思危、心系群众、励精图治、实干兴邦等丰富内容,是时时刻刻警示我们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可见,要想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用好“赶考精神”。
用好“赶考精神”,为“全面”提供思想遵循。*在“从严治党”之前,加上“全面”两字,展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管党治党新理念的鲜明特点是坚持思想建党这一根本,凸显制度治党这一主题,突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一重点,着力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
用好“赶考精神”,为“从严”激发干事热情。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从严”作为要求和主线,更加明确化、制度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在新时期长征的“赶考”路上,从严治党的篱笆也是越扎越紧。正如*所强调的,“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要具体在“严”字上下功夫,就是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强调“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说到底,“严”不仅要体现在惩治腐败分子上,还要成为整个党建工作的常态,体现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各个方面。
用好“赶考精神”,为“治党”指明方向。不论“打虎”、“拍蝇”,还是惩治“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办公室的别有洞天”,抑或是清理超标办公用房、禁止办公用品高配、整顿“吃空饷”等,中央领导人都以掷地有声的整治举措、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践行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誓言。在已有的成效面前,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认知,需知新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高低的较量,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我们不敢也不能忘,建国以来几代人艰苦奋斗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应铭记其不易,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世纪,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面对国际社会仍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党只有始终高举*旗帜,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坚定为民谋利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才能在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劈波斩浪、一路领先前行。
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看作高楼大厦,那么党员干部的“赶考精神”就是大厦的基石,根基牢固,民族振兴的大厦才能建的更高;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看作巨轮航行,那么党员干部的“赶考精神”就是巨轮的马达,马达发力,改革的巨轮才能走的更远。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我们党就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赶考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进一步树立“赶考”意识、增强“赶考”能力,才能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作者:秘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