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1872年,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哀叹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落后就会挨打。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灾难深重的中国内忧外患,无约不损,无战不败,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危如累卵、大厦将倾的时刻。
在沉沉的暗夜里,在厚厚的冻土下,一粒梦的种子也在深深地植根、悄悄地萌发,这就是民族复兴之中国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奋起抗争,古老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充满悲壮、充满艰辛而又浩气长存的复兴之路。
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殿堂,*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了中国梦!
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中国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欲使这个新兴的概念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践行中的自觉行动,我们必须完完全全的理解“中国梦”这个词中所孕育的深刻含义。
我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个人三位一体的复合梦。叶再春认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梦,不是、也不可能是‘单向度’的梦。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富民梦是基石,强国梦是关键,复兴梦是目标,三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梦全都实现,中国梦才算完整、完美。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
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深情解读,令人振奋。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新读书无用论、大学文凭仅是敲门砖、重文凭轻学业、唯金钱马首是瞻等歪风邪气,在当下世俗中流行。有些人浮躁、烦躁、焦虑,看什么都不顺眼,魂不守舍,没有精神支柱,提不起精气神。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性,只看到大学生就业、择业、升迁中“拚爹游戏”的一面,目光短浅地看待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共享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面对机会不够均等的现实社会,人生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追求,不可怨天尤人,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准备就是最好的机遇,机遇总是垂青有备而来的人!
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人生既短暂又漫长,学生时代千金难买。不畏浮云遮望眼,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脚踏实地努力拚搏,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懂得学历不等于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平台,全面锻炼自身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作好铺垫。多关心时政,处理好远虑与近忧的关系。俗话说,昨天决定今天,今天决定明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负学生时光,燃烧自我青春!对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应有的知识财富,构建起较完整的能迈入国际的专业知识框架体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伟人*著名的诗句告诫人们,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把孩子送到张老师班里,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家长这样评价他。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在我心里一直把您当成父亲,而且是朋友式的父亲”。“所有的家长对孩子都包含着希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是对学校的信任,更是一份责任。面对家长那种渴望甚至带着巴结的眼神,你能无动于衷吗?能不掏出心来对学生吗?”张老师自己是这样说的。(摘自:《河南教育》2006年第四期P32“班主任之星”栏目《点燃激情迎接精彩人生》--记驻马店市优秀班主任张胜利)
教师的幸福来源只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工作除了挣钱养家糊口外,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为了校长、为了学校,为了建设小康社会。其实,工作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教师要好好地生活就要好好地工作,工作快乐了才会生活幸福。教师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是教育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必然要求。如2002年夏天,我利用课余时间骑着摩托车对市区内的43名同学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直面沟通。这次家访活动历时20多天,行程400多公里,有时最晚夜里11半我才回到家里。在整个家访过程中,我没有在一个学生家吃过饭,饿了自己买个烧饼充饥。我还写下了15000多字的家访材料。在家访的过程中当然很累,但我从中体味着当班主任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带着自己的成见和偏见处理问题。比如安排座位、上课提问、布置班级事务,要给所有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不要认为差生就干不好,可能他们在干一些事的时候会更认真,更胜任这些工作,并在干这些工作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功。在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我们班在排坐位时,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有几次就是从班里成绩的最后一名依次挑位,让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结对子,使同学平等相处,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2004年学校决定让我到分校负责高一的新生,并担任(1)班的班主任,尽管我住的比较远,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在去分校的路上,我构思了一首诗:“回首高三苦与乐,摸打滚爬过一载。成败是非皆旧事,而今跨步从头迈。整理行装踏征程,激情再次燃起来。拼上三年又何妨?尽心竭力创品牌!”这就是我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我时常用这首诗激励着我的工作,并把它作为自己工作追求的境界。04级我的一个毕业的学生家长曾告诉我,有一次我班同学得知我一直忙着还没吃饭,就给他爸爸打电话,让爸爸给老师买一碗烩面送过来。
这位家长告诉我,当他听到孩子这样说时他非常感动,孩子们确实懂事了,这样的老师赢得了同学们的心。记得2007年3月份,我在给学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时,有位学生曾对我说:“张老师,你影响的不仅仅是你那两个班(当时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你影响的是我们整个年级甚至我们全校的学生,反正我是你的直接受益者。”听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我感到很欣慰。上大学的学生给我发短信“老师,想您,想您的课,想您的教导,想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到哪里还去找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我意识到我们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生活的乐趣!
创设班级静态文化,培养一支钢铁团队。静态文化是班级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我们的做法是使教室四壁生辉,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例如,我们把墙报设计成房子的形状,里面划分为“拼搏者”、“圆梦堂”、“我为班级添光彩”三个栏目。上面写着“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奋进、铸就辉煌”。这样既体现了“家”的温馨,又能激励大家。我们还创办《胜利号》班报(周刊),周周都有新内容。
强化班级动态文化,打造学生精神家园。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途径。“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德育要靠活动,没有活动的校园生活,就没有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亮点。为了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我们把《众人划桨开大船》定为班歌,并学唱一些军歌和流行歌曲,使同学们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之中。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
引导主流价值,唱响班级文化主旋律。良好的班级主流文化,像一块磁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学们通过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了道德认同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主题班会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在不同阶段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并通过主题班会推动班级主题活动。如开展报春晖活动、快乐学习月活动、高考攻坚战活动等都是通过主题班会推开的;就连家长会我们也设计成主题班会,开得别开生面。
几年来,我也获得不少荣誉:2003-2005年连续获得驿城区优秀班主任称号;2004年获得学校高招突出贡献奖、驻马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005年获得驿城区“师德教育年”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了市文明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12月被评为首届“天中名师”称号,2007年获得学校高招突出贡献奖,驻马店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河南教育》2006年第四期“班主任之星”栏目刊登了《点燃激情迎接精彩人生》的文章介绍我的事迹。2006年9月1日,驻马店市电视台对我做了10多分钟人物专访,2007年我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08年被推荐为省级骨干教师。
正象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师的理想境界那样,我们不是将生存的需要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物质功利的满足,更是精神生活的充实。我们从事教育事业,承载着教育的责任,倾注一腔热血,拥有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