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升。目前,我市教师队伍与我市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还有距离,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还有距离。学科领军人物的数量与我市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尚不匹配,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与专业水平需进一步优化。目前距离“江苏省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健全,教师的“县管校用”还未落实到位。
5.教育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市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还没有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大学城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借助大学城的优质资源与高端人才快速提升我市基础教育的办学品位与质量,是连云港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课题,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需进一步落实,选派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层次与数量有待继续加强,促进中外学生文化认识、交流和理解的机制、载体尚未形成,推进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需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地方经费投入与配套不足,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尚未完全形成,治理结构需要完善,治理能力需要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水平处于低层次,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涵;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民办学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办学方向不明确。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投入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存在困难。
6.教育改革创新和安全保障还需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发展尚需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尚难全面体现我市产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力度不够;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和开放程度还需要加强。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衔接不紧密,继续教育资源不足,建设学习型社会,各界合力不强,建设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相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还不够到位,学前教育、社区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步伐。校园安全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以及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需要加强。
三、“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全市教育事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1.十八大精神对教育提出新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要求,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要求。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成为教育系统的最强音和关键词。
2.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目标。连云港市是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大力推进教育示范区建设,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需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作为江苏现代化教育示范推进区,我市教育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达到江苏教育现代化提出的各项具体指标。
3.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为适应港城现代化建设要求,教育发展必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我市高校应用学科结构体系、职业教育专业结设置等仍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动力也不足,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都亟待提高。因此,强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是我市教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4.“一路一带”建设为我市教育带来新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确定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作为丝绸之路东方出海口,连云港市积极参与“一路一带”这个时代命题建设。明确支持高校依托地方产业和学科优势,努力开拓中亚西亚留学生市场;通过各种校际交流项目和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开发长短期交流生源;同时积极引进日韩等国知名高校发展国际合作项目或在连云港设立分校,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构建一个开放式、多领域、全球性的高考猫络,为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成功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市内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鼓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职业培训。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衔接。
5.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教育提出新挑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同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作出了明确部署。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规划编制上必须明确配套政策,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学校自身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不断深化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四、“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思路
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让城乡教育达到学有优教为目标,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走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和育人为本的核心要求,立足市情,着眼未来发展;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连云港“跨越发展、崛起腾飞”做出智力贡献。主要任务是,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方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二)具体思路
1.立足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市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有条件的县区,可率先开展一年免费学前教育或对经济困难家庭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专任教师上岗持证率达到100%以上,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比达8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00%以上。大力开展省优质园创建工作,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成,省优质园占比达90%。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资金困难学校倾斜。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办学差距。研究并制定出台《连云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条例》。高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继续推行委托管理、组建教育集团、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控制热点校的招生规模等,有效缓解过度择校现象,积极化解6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留守学生普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至2020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拉开城区高中布局框架,部分优质高中向开发区、园区和城郊居民集聚区迁建,坚持适度规模办学,逐步减少班额。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扎实开展高中多样化课程建设。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和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形成一批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和育人方式多样化,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普通高中和高校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拓宽学生发展渠道。
??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把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出台《连云港市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完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重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7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5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形成江苏沿海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区。形成以海洋优势特色为主、办学层次分明、功能结构优化、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区。淮海工学院力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努力实现升本目标,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升格验收并实现普通专科的招生。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行跨校、跨类型的学分互认,推行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制,建立高校区域合作育人机制。推进教学联合体建设,实行资源共享、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高职实训基地。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推进创新实验项目,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逐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和学术机构校际交流、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建立教师、学生互访交流渠道,实施中亚交换生项目,成立中亚留学生服务中心,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式、多领域、全球性的高考猫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合作与竞争的人才优势。到2020年,争取形成以综合型大学为“龙头”、以海洋特色优势为主、办学层次分明、功能结构优化、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连云港高等教育体系。
??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达到省优质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两头延伸,促进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共享。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轻度残障随班就读,中度残障集中特殊学校教育,重度肢体残疾、脑瘫和孤独症儿童可以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方法实施义务教育,普及残疾儿童15年免费教育。提高教育与康复的有效性。探索医教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合作,依托盲、聋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等,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康复与保健服务,开展以个别化教育为特征的课程改革研,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配备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创设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推进民办教育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按照调结构、抓内涵、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支持举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保证民办教育办学规模能在一个合理区间内运行。民办学前教育占全市学前教育总数的30%左右,民办小学在校生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10%以内,民办初中在校生占全市初中生总数的15%以内,民办高中在校生占全市高中生总数的12%以内,非学历教育年培训11万人次。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推进继续教育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推进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社会教育以创建为抓手,以培训为手段,以全民活动学习周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基本达到省级社区教育建设标准,力争做到城区居民步行10分钟能到达社区学习点,村民车行10分钟到达村民学校或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成处处能学的“10分钟学习圈”,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数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40%以上。
2.立足推进教育现代建设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推进机制。召开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二是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制订《连云港市农村中小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作,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注重分类指导、分类评价,鼓励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四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县区和学校大胆探索试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五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确保困难群体平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完善教育布局调整。主动适应并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学龄入口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需要、流动就业人员大量涌入以及单独二孩等政策的实施情况,综合分析土地、校舍、环境、师资、管理等资源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均衡化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点,修编《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5-2030年)。“十三五”期间,将按照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在市区范围内通过新建和改造部分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按照要求,做好老城区学校升级改造、新城区学校配套建设工作,保证中小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做到小学不出村,初中不出镇,建好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