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观察背景:小宇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能力还是相对较强的,但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老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一定自主能力。
观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小宇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一定情况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小宇:(来到幼儿园,看到老师)“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小宇:“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还要吃点心。”
小宇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小宇:“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现在要去洗手吃饭啊。”
小宇:“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小宇:“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小宇宝贝,那你来告诉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小宇:“是不是应该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该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小宇宝宝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小宇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男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小宇的一系列反映。小宇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老师的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经过一个月在园的生活,他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但是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面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可以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可以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他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2篇
观察实录
今天的特色活动是《核桃大变身》,核桃壳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坚果。之前已经让孩子们欣赏了核桃壳的作品,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对核桃壳进行创意添画。Z拿了两个核桃壳,用超轻黏土粘在了纸上,然后用记号笔在核桃壳身上画了几个圈圈,然后又添加了几根竖线,我走到Z身边,然后他拉住我的手,对我说:“你看我画的小乌龟。”对于Z的创意我首先表扬了他,然后对他说:“核桃壳变身了小乌龟,真有创意,一只乌龟有点孤单,怎么办呢?”于是Z又对我说:“没事的,我再给它做一个小伙伴吧,还可以添画一些小鱼,于是他拿起记号笔又开始画起来了。”
分析措施
1.Z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的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美术水平有一点差,这需要让他多加练习,毕竟熟能生巧。
2.在活动中Z也愿意听取我的意见,能够进行添画、绘画、制作,说明他能够将老师的意见接受,是一个很虚心的小朋友。
3.Z在绘画的过程中拉住了我的手,说明他急于想把自己的作品让我看到,希望有人能够肯定他,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各关心。
观察记录
我走过Z他们一组,然后看到L做的小乌龟很有特色,他用轻黏土做成了乌龟背上的花纹,我表扬了L的创意,Z听到之后看了看我,然后又继续做起了他的乌龟,等我再兜一圈回来的时候发现,Z的小乌龟身上粘满了超轻黏土,一点核桃的影子也看不出来了,他还笑眯眯的对我说:“看,我的小乌龟身上还有粑粑的图案呢。”他这么一说,旁边的小朋友们都笑了。我问Z:“你的小乌龟是拿什么材料做的啊?”Z回答我说:“是核桃壳和彩泥。”“那我怎么看不出你用的材料呢?”“我把它包住了,所以你就看不出了。”“那下次我们少用一点轻黏土,把材料露出来,好吗?”Z点了点头。
分析措施
1.我表扬了L,Z听到了也想要得到表扬,所以他也用轻黏土装饰自己的乌龟,但他的装饰适得其反,将我们使用的材料完全掩盖起来了。我稍加提醒,告诉他要把材料体现出来,他接受了我的意见。
2.Z为自己的作品感到很得意,旁边的小朋友听到他的介绍后也哄然大笑,说明Z是一个很乐观开朗的小朋友,但有时候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不能制止,要适当引导。
3篇
记录
孩子们来到了玩水区,开始穿上雨衣、雨鞋,我领着孩子们到材料柜前,先让幼儿介绍了各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及注意事项,然后请孩子们开始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着工具,有的在灌水,有的在摆弄玩具,有的在洗材料,玩的不亦乐乎。第一次操作后,我问孩子:“刚才你们在玩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孩子们都静下来了,穆冉说:“我把木头积木放进水里玩。”“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发现。”这时汪梓豫说:“老师,我发现了,泡沫在水的上面,不在水的下面,铁丝到水的下面去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教你们两个好听的字,在水的上面我们说‘浮’,在水的下面我们说‘沉’。”“我知道了,泡沫浮在水的上面,铁丝沉在水的下面。”“现在你们知道了沉和浮,接下来我们再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好!”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进入了第二次操作。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一一进行了试验,这一次孩子都对沉与浮有了一点概念,玩起来比较有序了。这时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拿出便签问:如果把便签放在水里会是什么情况了。汪梓豫说:“老师,我猜便签是浮在水上的,你说是不是?”“你说呢,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她拿起一张便签放到了水里,便签稳稳地浮在了水上没有沉下去,“哦,我猜对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便签慢慢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于是我又拿了一张便签放到水里,让幼儿观察它的变化:便签先浮在水面上,慢慢地变湿了,慢慢地沉下去了。原来便签会吸水的,当它吸足了水后,身体变得好重,就沉到水下了。活动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呢?”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我让他们回到教室里找找还有哪些材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分析评价
1.孩子们在一起探索没有争抢材料
2.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纯粹是瞎玩,没有动脑筋,但是汪梓豫小朋友能将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说出来,说明他观察得很仔细。
(一):幼儿姓名:莹莹性别:女幼儿基本状况:不爱说话,不爱喝水.观察日期:20xx年9月7号观察环境:教室观察目的及由来:莹莹是个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时总是拖拖拉拉,磨蹭着不愿意喝.之后更是有"心计"的把自我的水倒在别的小朋友杯子里.我就这个问题和她外婆做了沟通,其外婆反映她在家也不爱喝水,期望老师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次能改变这种状况,让她愉快的把水喝完吗?观察项目:莹莹在课间...查看更多
3.第二次的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有了如何玩的方向,小朋友又想到了先猜猜这东西是浮还是沉,再来验证,当发现便签吸了水后沉了下去,汪梓豫又有了新的思考:“还有哪些东西也和便签一样,先浮在水上,再慢慢地沉下去?”说明汪梓豫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从她今天在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很出色的。
支持策略
1.操作前要提出规则。第一次的操作活动前老师没有提出要求,让孩子们自己去玩,使大部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因而操作前对孩子提一些简单的要求是很重要的。
2.提供的材料要丰富。两次操作活动,孩子们已初步知道了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浮的。其实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幼儿已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了,可以再多提供一些,也可以请小朋友到教室里找找,哪些材料也可以拿来做沉与浮的实验的。
3.尝试简单的记录。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准备一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小图片,让孩子们用贴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