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风靡全国《红岩》的主题曲《红梅赞》,讴歌了江姐的英雄事迹,高歌了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英勇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刻在红岩这块血红的精神丰碑上。
最近我读了《忠诚与背叛》一书,这本书以生动纪实的笔法,大量可信的档案史料,鲜为人知的细节、情节和故事,真实感人地讲述了小说《红岩》中众多人物的真实生活原型。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再现了一批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真实地斗争与生活,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人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对深入了解那一段灰暗时期的革命历史,对今天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比《红岩》更具有震撼性,更具有可读性。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蓝蒂裕、江竹筠、李青林、唐虚谷、陈然、王敏、杨汉秀、黄显声、张学云夫妇、王振华夫妇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反动势力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始终矢志不渝、英勇不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不忘为共产党贡献自己的一份明志……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是忠诚,是对党的绝对忠诚,给予他们坚强的信念与力量,使他们能在最黑暗的环境下同凶残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时,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坚信胜利的曙光终将会降临。这些老一辈共产党人值得我们尊敬,学习。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坚持了下来,还有一批如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等叛徒,没能经受住敌人的摧残折磨,屈服在了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和人民,给组织造成开了重大的损失,令我痛心疾首,他们是伪君子、真小人,打着革命的旗帜,却没有真正的革命勇士的那份坚定的信念、虽死无悔的大气。在残酷的特务分子面前,他们无耻的妥协了,苟延残喘地活着,受到后世的唾骂。这两种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励和警示着的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
人生在世难过百,能真正为党工作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几十年。要常常自省,用红岩精神“忠诚于党”洗礼自我,把对党的忠诚扎根到灵魂深处。忠诚于党,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上,可以称出一个人灵魂的重量;在生死抉择的牢狱中,可以检验出理想信念的真假虚实。这本书的革命先烈,正是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白色恐怖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完成党的任务。其次,我们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党的教导,要明白放弃党性原则是可耻的,背叛信仰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我们新时期党员,应更加努力工作,奋发有为,将先烈们播下的红岩精神传承下来,让它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这些世界的“相对”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作为判断者从中作出抉择。于是产生了名垂青史的殉道者和遗臭万年的背叛者。看过了《忠诚与背叛》,我才真正感受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志士用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这句话背后千钧的重量。
渣滓洞看守所的高墙上消磨革命者意志的标语如此醒目:“青春一去不复返,还须仔细想想,认明此时此地,切莫执迷。”是出卖同志,背叛革命;还是“执迷不悟”,坐穿牢底呢?是面对一扇永远紧闭的门,还是从门下洞钻出去,追求那无数人望眼欲穿的自由?
《忠诚与背叛》中记载的这些人的抉择或令我倍受鼓舞,或让我疑惑不解,或是我倍感羞耻。
本书的第三章标题“女人无叛徒”十分简明,却令人倍感震撼。面对男人们都无法忍受的重刑和条件极其困苦的牢房里,所有女性种竟没有一人当叛徒。她们不怕死,不断地经受寂寞的考验和折磨。更难能可贵的是女囚土门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还要孕育生命。愈艰难愈团结,愈清苦愈顽强。在这里生命的孕育,真情得以昭显!初生的生命是她们革命到底的有力支撑,理念信念的精神寄托,更是划破黑暗的一道朝阳。她们的壮举深深地鼓舞了我。相反,为什么当时重庆地下党中职务越高的领导干部遭逮捕后叛变得比谁都快?为什么许多普通党员印象中那些“最革命者”到了敌人的监狱和老虎凳面前,就甘愿沦丧气节成为叛徒?最令我感到羞耻的是:狱中,当任达哉的妻子质问他为什么出卖同志时,他的答案竟是“受刑不过,没办法”。女人尚且知信守节,况丈夫何?
屈原有云:“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0年沧海桑田,90年风云激荡。在我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民生问题得以解决,国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党员干部当认清我国复兴之路依旧崎岖的现状,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的过程何其漫长。“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但时代对党的考验从未间断。8000万党员必须保证其纯洁性,及忠诚不二的政治信仰。以过硬的作风垂范与群众,人民和国家才会看到希望。就让我们在红岩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地拷问自己的内心,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坚定自己建设国家,忠诚于党的信仰。让忠诚与正义的花朵盛开于世,永溢芬芳!
《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副*杨鲍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1927年4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也存在,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杨鲍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我脑海里始终出现一个词“忠诚”。他们在对党的绝对忠诚给予一种信念和力量,使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下同凶残的敌人做斗争的时候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
然而,看完这部影片,我亦对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份子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疾首,如范阿根、林广顺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些不管是“两头倒”的叛徒,还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无论有千万种理由,也无论是否改邪归正,只要是成了背叛者,就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忠诚,源自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听,王荷波傲然宣告: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洒下同情的热泪。
他们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不断砥砺自己,拒腐防变,自觉抵抗社会中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不做党和人民的背叛者。忠诚于党,首先要高举旗帜,坚定信仰,在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上,可以称量出一个人灵魂的重量,在生死抉择的牢狱之中,可以检验出理想信念的真假虚实,只有通过实践检验,通过时间考验,通过困难磨练,才能铸就真正的忠诚。这部片中的革命先烈,在那白色恐怖,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从不因处境险恶而耽误党的工作,总是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好党交给的一切任务。鉴往思今,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险努力为党工作,如今我们的条件如此优越,没有任何理由不发奋进取,干好工作。
今天,我们在*的进程中,无论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同样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我们的先辈付出了一切,这些付出始终需要新的高度、新的可能性的展开来给予回应。回望历史,革命志士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再目,革命先烈虽已化作千古忠魂,但这种精神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当奋发的工作,将先烈们播下的精神火种接过来,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将这燃烧的火炬永远的传下去。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前行,高举忠诚于党的大旗,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