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已经陪伴了国人32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又将和观众见面了。现在,不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台后的工作人员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今年这个主题为“家和万事兴”的春晚又会得到多少关注、多少掌声、多少吐槽,成为了这几天舆论热议的问题。
其实从1980年代那个娱乐生活匮乏的岁月走来,春晚所处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娱乐方式开始变得日渐多元和丰富。社会的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多,我们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经历的顶级艺术殿堂也越来越多。中国人有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但是也就有了自己不喜欢的一些形式,所以春晚做起来可能比以往都要变得困难一些,变得更加众口难调一些,也变得更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这种情况从这些年来,全社会高度关注春晚,但又不断吐槽春晚,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在这个时候,春晚更应该回归到一种更具有感情色彩的一次大联欢,是一顿亲情的年夜饭,而不应该是一个追求顶级娱乐的艺术平台。
【春晚的情感意义比艺术形态更重要】
中国人在喜庆的时刻,总喜欢载歌载舞。春晚的初衷,正是一个这样的联欢。因此,春晚的情感意义比它的娱乐形态更重要,要变得更为春晚的观众所关注。尽管每年春晚,主办者都在追求打造一个展示顶级水平的中国艺术平台,但是春晚应当这种从顶级的艺术形态的引领者,应该逐渐的转化为一种情感生活的带入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在春晚的平台上有针砭时弊的节目,有更多的对当年走红的这些巨星的推介,听到这一年突然走红的歌曲和网络流行语,这说明春晚其实不仅仅要引领艺术,春晚需要记录时代,它需要温暖人心,它需要在除夕夜那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时刻和历史时刻,能够让中国社会感受前进的脚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家和万事兴是温暖的回归】
今年羊年春晚的这个主题,主创团队披露叫做“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既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一个祝福语,同时它又说明了春晚需要有一个更加温暖的回归。对于在外的游子,春节是一个回家的日子,他们需要情感的回归;对于这场全社会关注的春晚,艺术也需要在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回归到情感生活中。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其实就不仅仅是文化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更应该是春晚洋溢出来的那些温情和亲情。甚至在全家人的掌声、评点、吐槽甚至未来的弹幕中,春晚才真正融入了那个全家最重要的时刻。
一、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
作为一个历经25年发展的重要文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它创造了一个电视奇迹,完成了一个电视神话。如果从春节联欢晚会最初的制作意愿考察,它也仅仅是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以文艺节目的综合形式制作的一个联欢活动,就如中国过年时传统中的其他活动一样,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有其特殊的叙事方式,但这种叙事方式更多的应该是民间活动,而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承载了太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凸显了更为宏大的叙事功能,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最初的主创者所无法预见的。至于说春节联欢晚会是否年年办下去更是未知。而今,春节联欢晚会不仅要长久地办下去,而且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联欢活动。因此,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二、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
(一)春节联欢晚会对中国人过年方式的影响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十分热闹、隆重。自从由中央电视台以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介入中华民族过年的程序之后,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主要集中于物质消费转变为更注重精神消费。生活在以电视传媒为主要媒介的现代社会,电视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是难以抵挡的。电视以自己节目的流动性、形象性、生动性被人们所依赖,春节联欢晚会最初就是借用了电视的这一特性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它使人们猛然意识到过年这个过程除了吃喝等内容之外还有更吸引人、更让人有所期待的东西。
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饱含着太多的留恋、希望和期盼,有着强烈的话语诉求。在往昔的岁月里,这种心情、这种诉求是难以完全表达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之夜利用电视媒体、艺术的手段为十几亿华夏子孙构建了一个温馨的、欢乐的、祥和的、充满希望的公共话语诉求空间,它使人们一边咀嚼着年夜饭一边享受艺术一边沉醉于晚会营造的氛围之中,人们积存了一年还没来得及说甚至还在酝酿着的来年的许多话语通过主持人、演员、节目、晚会一一表达出来,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不仅如此,晚会还充分地表达了社会和国家的诉求,努力表达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各阶层的心声,这就使春节联欢晚会获得了普遍的意义,不仅老百姓需要,国家和社会各阶层都需要,甚至全球整个华人世界也需要,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人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春节联欢晚会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
作为大型的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趋向于大众化、通俗化,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相适应,文化消费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文化范畴内,不同的艺术品种、不同的文化产品有其不同的消费群体,而消费群体的大小多少则意味着市场的大小,某一文化品种有了广阔的市场便有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便利的条件。”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它充分利用节目在社会各界和广大老百姓中的影响,为各种民族艺术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春节联欢晚会举办25年来,几乎把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艺术种类,甚至有些即将失传和绝迹的艺术种类搬上了舞台,凸现了传统艺术的价值,扩大了它的影响。在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戏剧、相声、小品、杂技、书法、中国画、剪纸、刺绣、民族乐器、民族舞蹈、中国武术、中华绝技等等,无疑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集合和展览。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春节联欢晚会的巨大影响,使一些已经衰微的艺术种类有了发展的空间。
(三)春节联欢晚会对于中国媒体文化发展的典范意义
我们都知道,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媒体介入生活触动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的问题。”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媒体文化的成功范例。电视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及传播的快捷便利固然是晚会成功的重要条件,但晚会展示给人们的内容仍然是晚会让受众认可的关键。春节联欢晚会在人们特别需要文化的时候送上了一套文化大餐,这一文化大餐既民俗又时尚,既传统又现代,既艺术又通俗,花色品种繁多,新鲜可口,这就不能不让人钟情和喜爱。时过25年,虽然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众口难调,但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强烈需求仍然是毋庸置疑的。这就难怪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年年创新纪录,可以说,春节联欢晚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观众群体。世界上恐怕没有一家电视台举办过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样规模宏大、有广泛受众、25年收视率不断趋升的节目。就这个意义上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世界电视史上的壮举。
春晚作为一种“新民俗”,已成挥之不去的文化符合。如同对“年味淡了”和“如何过年”的讨论一样,对于春晚的争论与质疑,对其赞扬与批评,其实都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春晚的意义是什么,必须基于事实和不忘初心,否则就可能因为形式而对内涵本身的忽视。对于春晚的意义,有人作过不同的解读,但这都属于“一家之言”而非集体共识。那么,春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是基于现实的主旋律呈现。
春晚不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种仪式与象征,一种文化与标签,一种情感与寄托,其如同一位亲人,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今天的春晚,较之于过去,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答案不言自明。就如同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口感和味觉已难以满足,对食物有更高的要求,也有更高的品味追求,但依然无以规避和背离初心。对春晚的认识与看待同样如此,可以对春晚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其不断完善和成熟。但寻求“最大公约数”和凝聚广泛的共识,却需要从其存在的意义本身去看,否则就会失之过偏,而形成过度的指责。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如果说春节是一种文化,那么当前最大的危机,就在于对文化失去了敬畏,对仪式失去了尊重。很多人感叹年味淡了,那是因为自己的心思不在于此,缺乏必要的仪式坚守;很多人指责与批评春晚,同样是自己的观感发生了变化,但究竟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春晚,其又难以提出中肯的见的。其实,春晚一直在改变,也一直在坚守,只是我们很多人忘却了初心,忽视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从而在认识上有失偏颇。
春晚诞生之后,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个人,还将继续陪伴下去。其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就在于其在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方面以热闹的场面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则以主旋律的基调而形成全民动员。无论春晚的节目怎么变化,但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原则,却始终没有改变。通过一台晚会,清晰的呈现出现实的图景,描绘幸福的生活,展望未来的希望,依然是其最大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除此之外,其才能娱乐性和小众化。所以,春晚的生命就在于弘扬主旋律,其如同一部宏大的诗卷,一场宠大的演出,但无论用了多少元素和表现形式,都只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宗旨。
因而不必对其求全责备,也不必基于个体的小众化,而忽视了其大众化定位。如果你不能满足于某个节目,那就从整体上去审视,那怕只要有一个节目让你满意,那么这台晚会就是成功的。如果你不能对其内容满意,那就请尊重其形式和符号意义,就如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相聚一样,那是情感的满足与依附。春晚是以国家诉说的形式,表达着大众的愿望与心声;春晚也是一种国家仪式,营造着过年的程式化过程;春晚是国家集体性的表达,诉说着大众的心声;春晚更是一种国家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象征,其记忆着过去,展示着现在,勾勒着未来,是当代中国最激荡人心的交响乐,是当代中国最美的一幅画卷。不忘初心,春晚才能在陪伴中,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迈进,迎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