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师党员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片观后感
李森,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2003年8月加入共产党,现任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总干事、广州青年志愿服务启智队总队长。增补为共青团中央常委。该同志注册成立了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影响和带动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团结带领二十多万党员、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所带领的团队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其本人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一、带着党徽的“活雷锋”,用爱温暖弱势群体
李森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几乎与党龄同长。2000年加入广州青年志愿者队伍,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兴奋的他从此在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时,都会仔细地在胸前戴上党徽。16年来,他始终坚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为独居老人、脑瘫患者等弱势群体点亮一盏灯。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李森的想法很简单:“做好事心里踏实、充实。”他探访了70多岁、中风瘫痪的刘姨。她有一个儿子却远在美国留学,身边只有一名保姆相伴。病痛、孤独一直折磨着她,李森很心酸,从此“停不下来”经常上门探望。刘姨下不了楼,他背她下楼;刘姨怀念过去的生活,他就推着轮椅带她去游览广州风光;刘姨牵挂儿子,他用电子邮件与她的儿子联络,把刘姨儿子发来的信息和照片,及时送给她看。在刘姨人生的最后时光,李森一直守在身边,“你对我好像亲儿子一样好”,刘姨哽咽着说。许多年间,李森服务的对象增加到十多位老人,很多独居老人都喜欢他、感谢他。陆婆婆经常拉着李森的手对邻居说:“他真是个好党员,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志愿队,我晚年就不用忧心了。”
李森在公益路上还照顾过许多脑瘫患者和智障儿童。为此,他专门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为脑瘫孩子作辅助的康复治疗,手把手教智障的儿童画画、写字、说话。脑瘫儿童聪聪是他长期帮助的一名对象。聪聪5岁了仍不会开口说话,沟通交流有很大障碍,李森不厌其烦地为他进行康复辅助治疗。为赶到聪聪家,他每次下班后都坐30公里车程前往,一直耐心地坚持着。半年后,聪聪突然开口,缓慢地对李森说了一声“谢谢!”短短两个字,突如幸福来敲门,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除此之外,李森还定期到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到粤北山区给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到少教所与失足青年谈心。十多年来,究竟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志愿者活动,李森自己也记不清楚。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名志愿者。”这是一直激励李森的一句话。他在*演绎“活雷锋”精神,持之以恒地实践一名基层党员的“中国梦”。
二、传递“爱的救生圈”,培育志愿服务力量
李森说,作为志愿者就要尽心尽力服务大众,作为党员志愿者,肩上更多了一分责任。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仅靠自己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作为支部书记,他培育和带动了一批批党员志愿服务骨干,并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志愿者,把爱心和阳光播洒下去。
2013年的夏天,李森在探望露宿人民桥下的流浪者时,认识了流浪者“小唐”。小唐希望得到一件救生器材,李森不解,但还是给他送来一个救生圈。让人意外的是,在拿到救生圈后的一个月后,小唐跳入河中救起一名轻生的年轻女孩。“流浪汉携救生圈见义勇为”一事引发社会轰动。李森感慨道:“我们将救生圈送给了小唐,他用救生圈救回了一条生命。救生圈就像生命循环一样,将爱不断传递下去,这就是志愿的精髓。”2006年4月,小文炬妈妈带着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小文炬,在广州沿街乞讨求助,李森得知小文炬的手术费需25万元,但其家庭却一贫如洗。看到文炬妈妈求助的眼光和小文炬不愿放弃的生命信念,李森与一名民间歌手一同发起了街头义演募捐活动,每个周末、假期,李森都带着一批志愿者在街头义唱、跳手语操向路人募捐。连续100场义演下来,终于筹够了25万元手术费用。
“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家长带着三四岁的孩子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的队伍中党员、青年占大多数。虽然有些年轻朋友时断时续地参加活动,但我相信不论他们走在哪里,他们都愿意去帮助人,去为他人服务,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植入了志愿服务的基因。所有这些都让我对明天更有信心,我目睹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李森坚定地说,美好的明天一定在等着我们。
2001年,李森建成了华南地区第一个志愿者网站??广州青年网。用“互联网+”培育志愿服务力量,为志愿者提供服务搭建了舞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了寻找服务的途径。多年来,李森坚持到高校以及社区道德讲堂宣讲,共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文化讲座愈200次,号召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他陆续出版了《中国志愿服务指南》、《与志愿者同行》等书,推了出宣网络杂志《youth.name》,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目前,李森所开办的网站注册用户已超20万人,网站每周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召集达50?60个,提供的志愿服务岗位1000多个,被誉为“哺育青年志愿者的黄埔军校”。李森所带领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有注册志愿者8万余人,每月还有800到1000人新申请加入,其中有20%左右是共产党员。十多年来李森个人累计志愿服务超3.5万小时,所带团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数超50万小时。
三、以党支部为引领,用“火炬”照亮公益路
2011年李森毅然辞去“铁饭碗”,从广州电信产品经理转型为专职志愿者。尽管离开了“体制内”,李森对党“痴心不改”。在2012年注册了“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工服务中心”非盈利社会组织后,他第一时间在机构中成立了党支部,并亲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专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他说,有了党组织,启智才有依靠,党员才有家,员工才有凝聚力;党组织就像火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当时,一些社会组织对成立党组织心存疑虑,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丰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明镜社工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纷纷要求成立党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在他的社工机构、所带领的启智服务总队都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创设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志愿者必须佩戴党徽上岗,亮明党员身份,“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李森注重发挥党员志愿者在医疗卫生、家庭服务、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的专业特长,主动与天河区212个社区和其他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李森所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多利用周末、假期或晚上的时间来做志愿服务,很多活动策划、活动方案以及活动执行,都是那些党员志愿者骨干共同完成的,为社会提供十余种不同的服务项目,包括敬老恤孤、关怀露宿者、探访重症患儿等多项内容。如,“涟漪行动”项目是给边远山区的孩子带去城市的信息,帮助建设图书馆和电脑室,消除城乡隔阂;“快乐同行”项目则是建立市内流动儿童服务基地,为外来工子女服务;“七彩虹欢乐营”,平时为智障的人士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和生活技能等等。
上半年,在天河区委的指导下,李森成立了“关爱残障儿童”工作室,以“社工+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服务智障人士服务。在天河区街道工疗站开展“阳光康园携手行”志愿服务,让残障人士学习文化知识与劳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日后参与社会工作;在启慧学校、启智学校、致爱学校、康迪学校、至灵学校等特殊学校开展“星梦情真”志愿服务,协助学校老师陪伴孩子开展各种有趣体育、美术、舞蹈、手工兴趣班;对特殊智障人士开展个案服务,派出专业的社工和党员志愿者进行个案跟进辅导,如媒体曾报道的“果果”案例,就进行专门个案辅导,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特色儿童。这正是党务工作者组织、党员带头做好事的进一步延伸,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找到爱心的家园,促使全社会“寻找正能量,颂扬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践正能量”蔚然成风。
李森对别人关爱无比,对待自己和家人却很愧疚。“我80%的时间都给了志愿者服务,除了亲人、同事,手机通讯录里95%的联系人也都是志愿者。”由于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他很晚成家,年过四十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但李森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愿把志愿服务当成终生事业,将我的中国公益梦践行到底。”
第2篇:教师党员两优一先典型事迹片观后感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推着一辆折叠小单车,李森从烈日下走进办公室。6月底的广州,热浪袭人,出于节省,李森的办公室没有安装空调。
他从2003年开始担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到2012年创立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担任总干事,在广州志愿服务的“圈子”里,李森的名字,早已为人熟知。
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办公室面积不大,窗上的一排党建海报尤其醒目。该中心的党支部也在这里办公,李森担任党支部书记。这里汇聚着一批优秀的党员志愿者。
16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李森获奖无数,今年刚增补为共青团中央常委。近日,李森又荣获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李森说,虽然现在自己的职务很多,但最感到自豪还是党员的身份,因为能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志愿服务,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做弥留老人的“临时儿子”
1976年,李森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一名电报员,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儿时的李森常看到父亲为街坊邻居帮忙。父亲的言传身教,给李森埋下了助人为乐的种子。
后来,李森成为广州电信的一名员工。2000年,通过网友介绍,他加入了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回忆当初加入青协,李森说是在报纸上读到的一句话启发了他。“那句话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名志愿者。”
16年前,李森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服务对象--七十多岁的刘阿姨。刘阿姨家住广州米市路,因为中风双腿瘫痪,儿子又远在美国,终日独居在家。看到老人的孤苦,李森一有时间就来,陪她聊天、看电视、读报纸。
有一次,李森听到刘阿姨自言自语:“真不知道天字码头变成了什么样?”老人多年没有出门,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李森便找来轮椅,推着她来到江边,在码头旁漫步。“刘阿姨当时心里特别高兴,她突然间流露出的情绪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照顾老人时,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刘阿姨和儿子联系非常不方便,只能定时打个国际电话,讲个几分钟。”李森于是用电子邮件帮助他们联系。“看到儿子发来的近照,刘阿姨热泪盈眶,很久都说不出话来”。后来老人重病入院,李森把刘阿姨儿子发来的邮件全部打印出来,一封一封地读给她听。“我希望刘阿姨能摆脱孤独,感受到快乐和温暖。”李森说。
此后几年,李森服务的老人逐渐增加到了十多位,他还参加了帮扶智障儿童的活动。“我并不善于和小朋友沟通,只能慢慢地学。”李森为此专门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手把手教孩子们画画、写字、说话和做手工。除此之外,李森还和同伴们定期到儿童福利院探访,到粤北山区给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
用网络搭建“志愿营地”
“从2003年入党到现在,已经13年了,开展志愿服务时,我一般都会戴上党徽。这对我是一种激励,同时,我也希望市民能看到党员志愿者的风采。”李森说。
2003年,李森接任启智服务总队队长。“一直想运用网络的优势,号召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志愿事业中来。”
正因如此,李森在2001年就自学网站编程,昼夜赶工两个月,建立了华南地区第一家志愿者网站--广州青年网。
“我任队长后,我们很快将网站的内容丰富起来,鼓励志愿者们在论坛上交流心得,还创建了志愿活动信息发布专区,希望网站成为志愿者们的家。”
就这样,网站迅速成长为广州志愿者的在线“志愿营地”,在线注册和报名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李森还带领志愿者们运用网络杂志、电子简报、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发布活动信息,汇聚志愿力量。
“到今天,网站的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每周新发布的志愿活动有50-60个。而且每个月还有700多人新申请加入启智服务队,其中10%以上是共产党员。”
“志愿者越来越多,大家的服务意向也越来越多元,就需要不断去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李森说。
十年前,李森初次来到一家康复中心,想为失聪儿童提供帮助。但对方觉得他们并不专业,就对李森说:“你们来这里给我们擦擦窗子就可以了”。连续三天,李森带着志愿者来扫地、擦桌子。空余时,他拿起写字板,教起小朋友学拼音、写字。很快,就有一群小朋友围在身边学习。
“后来,中心负责人跟我说:‘没想到你们志愿者教小朋友也有那么两手,以后随时欢迎你们’。”
如今,启智服务队为儿童、孤寡老人、流浪者、盲人、农民工等提供服务,25个服务分队在各自的领域活跃着。
用党支部的旗帜引领志愿服务
广州亚运会后,整个广州的志愿服务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11年9月,李森从工作了17年的电信岗位辞职,顶住经济的压力,成为一名全职志愿者。
2012年,广东省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松绑”,李森注册成立了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不久,启智社工中心成立了党支部,李森任党支部书记。“成立党组织,是希望将党员们拧成一股绳,引领整个服务工作。”
凭借此前丰富的服务经验,启智社工中心中标了多项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目前,在广东市天河区的石牌街道、前进街道和沙东街道,启智社工中心运营着三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一个街道十几、二十万人,单靠20个社工肯定不够,志愿者就可以补充进来。”借助启智服务总队的强大支持,李森运用“社工志愿者”模式,为各个街道的居民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李森在启智社工中心创设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专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分队会定期去老人院、儿童福利院行探访活动。我们通常都会戴上党徽,就是想让老百姓感觉到有党员在身边,也为整个志愿服务树立典范。”
“启智服务总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不少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队内的党员志愿者在医疗卫生、家庭服务、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有着专业上的特长。”李森以启智社工中心党支部为中心,联合启智服务总队和社工中心的党员,与广州天河区很多社区、其他领域的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服务。
李森的党员志愿服务队,还发起了敬老恤孤、关怀露宿者、探访重症患儿等多项服务,如“涟漪行动”帮助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建起图书馆和电脑室;“快乐同行”为市内流动儿童送去关爱;“七彩虹欢乐营”为智障人士提供职业和生活技能培训……
十几年一心投在志愿事业,四十岁的李森刚刚才成为父亲。当记者问起一天的工作时长时,李森轻描淡写地回答十三四个小时。李森说,虽然工作量很大,但他并不觉得辛苦,“我希望自己能像火炬,让党员志愿服务的光芒照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