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五篇

更新时间:2023-07-20 16:31:55文/高考志愿库

篇一:《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

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这就是路遥,以及他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铸就的作品,当他写这部书才到三分之二时,已经是重病缠身,几乎不冶,正如他后来写道的:“第二部完全结束,我也完全倒下了。身体状况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被扯断。”他写道:“我第一次严肃地想到了死亡,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来。”之后,他是靠了榆林一位著名老中医的中药,才勉强活过来,老中医郑重告诫他:“要彻底休养!”摆在路遥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长久地活下去,那就选择彻底休养;另一条是随时可能死,如果依然如以前般忘命写作。为了完成作品,路遥选择了与时间拼命。他形容自己:“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他希望能给读者一部完整的作品。路遥实现了这个承诺,是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精华来实现的。我想,这可能就是路遥的作品能打动读者的原因之一。《平凡的世界》是他的泣血之作。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路遥去世二十二年了,这二十二年,中国社会变化之大,有目共睹。人们越来越实际,没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已然逝去了的作家的一本描写过去生活的,甚至是已经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作品去花费精力了。但是二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仍然在读路遥的书,从中汲取对他们有益的养份。有一家媒体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一切都是悄然发生的,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有人做过调查,三年就是“代沟”。更不用说二十年了。尤其是如今的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代”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为什么路遥的这样一部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完成的作品,描写了一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做着与现实几乎完全不同的事的小人物,却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这种现象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

有位外国学者曾提出,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持久杰出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作品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到了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李野默先生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一时洛阳纸贵。路遥去世后,人们为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像雪片一样,有一尺多厚,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和人生哲理。“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回味着这些至理名言,我们不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平凡的世界》告诉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人生真谛,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人,无论多么贫寒,无论在地位如何,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只要是热爱生活,上苍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篇二:《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平凡的世界》写了一群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生活,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人物为代表和线索,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现代城乡各阶层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交织,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面。

似乎整本书都是以一种深度的思维在挖掘着什么,各种典型人物在平凡与朴素中展现出一种非典型性的人格魅力,这是路遥书中透露着的另类并吸引人的地方。

在读了很多书,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的广阔和丰富后,生活对于孙少平来说,本来是痛苦的,因为现实生活的限制与他的眼界和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冲突,他想要去领略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其家庭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让他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步入社会。他身兼读书人的精神理想和体力劳动者的身份的矛盾,并在各种社会歧视和自身认识中经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但他却顽强地在各种苦难中渐渐成长起来,对生活有了一种深邃的认识,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追求,并令人惊异的具有了一种清教徒式的思维观念和思想高度。他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铁骨铮铮,有着自己的原则,在经历了家庭痛苦,社会巨变后仍然保持着一颗真诚独立的心。对劳动的认识是他人生的支柱,各类凡人每每纠结于自己的琐碎情绪,浑浑噩噩,找不到活着的证据,但孙少平却用他的苦痛哲学,他对苦难的骄傲感,对劳动的态度,支撑他走过最艰难的日子,并让他拥有了他人不能拥有的上进积极的心态,不管经受过什么,他都不会怨天尤人。他对生活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他对妹妹孙兰香的信中:“…我们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点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独立,勇敢地面对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苦痛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而对于大家眼中另一位主人公孙少安,我感觉他作为线索和见证人的成分更大一点,因为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他集中代表了那些坚强执着有想法的人,而这种人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人物。在书中正恰恰因为他的这种典型性而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意味着孙少安不重要,他在书中很重要,但这种重要和孙少平的重要不一样,孙少平是典型中的非典型特例,而孙少安的生活和思想却整整贴近大部分人们的,就像他在爱情的选择上,家庭的观念上。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几个人的爱情经历,人生中比亲情多了份缠绵,比友情多了份浪漫的爱情是路遥展现起笔下功底另一事物。每位人物的爱情都是那样真诚深刻,在那样一个年代,爱情的确是一种可以激励人们继续努力地精神动力,那样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润叶执着于与少安的感情,一直排斥李向前,家庭的不幸让两个人分居别离,每个人每天都咀嚼着痛苦,书中描写道李向前在开车到戈壁滩,忍受不了对润叶的爱与思念,而去抱着树咬到口中鲜血直流时,每位看到的读者都会心酸不已。这种爱情的遗憾恰恰是生活中每个平凡的人最常经历的痛苦,而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引起的痛苦却是只有那种认真生活的人才能体验到的。最终李向前出车祸双腿截肢,润叶回到他身边,这种爱情的回归不能说讽刺,但的确很可悲,我不敢相信润叶对李向前的感情就是爱情,只是时间磨掉了她的棱角,消退了她的反抗??同情与愧疚不是爱情,但不得不说时间将会使一切淡化,不知道这是上帝眷顾受伤害的人,还是人类的悲哀,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似乎是作者有意所为,孙少安的爱情以最终的相互安于所归为结局,而孙少平的爱情又超越了“阶级”,他与田晓霞的爱情以晓霞的死为终结,我想这是作者不得不做的事情,最终不管他们两个在一起活不在一起,都是读者和作者所不能接受的或认同的。

人生往往是意外不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双水村的各色人物在历史的巨变中体验到了各自的苦痛与欢乐,但大家都仍然坚持着走了下去,迎来了共和国的春天,黄土高原解冻的一刹那,人们的命运也同时翻转,爱与恨突然有了一个发泄的地方,作者以这种独到的方式影射制度,的确是神来之笔。然而正如大家所说,路遥在对待历史时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在书中也对整个历史脉络有一个很好把握,但他在描写那段中国的惨痛史时却有意无意的耍了点小聪明,左倾是那段历史中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高层领导人在制定政策时所犯的不可否认的错误,但路遥并未写到错误的本源,而是在整本书中展现了一些下层领导以及劳动人民的对人民公社及大锅饭的愚忠,而让乔伯年以一种“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怀揣着同情人民生活的心由中央派到陕西,去改变整个省的社会风气和制度。似乎高层一直是关心民间疾苦,引导愚昧的群众冲出迷途,走向*,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正是那段历史中人民的不幸,羔羊被牧羊人赶进绝地,再引导到水草丰盛的沃土,似乎羔羊就应该感谢牧羊人的善举,多么可笑的逻辑!人民就像可悲的羔羊一样被牧民者引入歧途,这是民主的悲剧,是对*最辛酸的讽刺。

《平凡的世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其深厚的笔力深入人心,打动着我们渐趋麻木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的人给我们带来的不平凡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每个人在读完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但希望每一个认真生活的能够在苦难中磨练自我,在平凡中成就伟大,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地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有四季变化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哭时倾尽泪水,笑时尽情开怀,即便当沧海已成桑田,也能有内心的一份坚持和执着。

篇三:《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庸”的润生

润生是强人福堂的宝贝儿子,还有一个让人百般同情的姐姐润叶,再加上少安、少平、晓霞,甚至金波、兰香等一干青年才俊,润生自然就是毫不起眼了。虽然与少平和晓霞同学,但少平“深邃”的目光里自然没有“肤浅”的润生,甚至晓霞在与同学聚会中也从未想起过这位堂兄。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位村支书家里的“公子哥”,也限于少平第一次去晓霞家,两人畅谈人生的时候,润生叼着小烟卷,不熟练地掸着烟灰,丝毫插不进去嘴。高中毕业了,借着玉亭拍福堂的马屁,润生成了村小学的体育“老师”。

可是,我们实在不能小瞧任何一个年轻人,在关键时刻,他们往往一夜之间成长为一条真正的汉子。润生即是如此,不仅仅因为他是强人福堂的儿子,更是路遥先生的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的需要。由是,我们逐步看到了一个“侠义”润生。

第一幕发生在双水村包产到户以后,没人愿意与久不事农耕的书记福堂搭伙承包,此时按说应该心高气傲的润生却主动放下面子,恳求本家海民带上他们父子俩:“海民哥,你们不要计较我爸,他年纪大了,还有我哩,我可以出山劳动呀!”

第二幕发生在润生回家跟老爸说不再当老师了,要替家里出工劳动做农民呀。为人父母的福堂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他就是拼了老命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女受累,自然不会答应。而此时的润生却表现得“一诺既定,万山难阻”:“你身体不好,我准备劳动呀,你放心,我肯定能养活你和我妈。再说,我一参加劳动,村里人就不会笑话你了!”

第三幕则发生在润生与“姐夫”向前学习开车,荒郊野外遇到金波。当本书排名前两位的两大“情圣”??向前与金波,同病相怜,醉酒发泄的时候,在他们眼里幼稚肤浅的润生却借口早睡,远远地躲在驾驶楼里,心却紧紧地纠在了一起……

第四幕,润生作为一个弟弟,居然勇敢地去劝说姐姐润叶与向前复合。起初,他只是单纯地唠叨向前如何如何地痴情,如何如何地痛苦,对他们一家人如何如何地好,而这只能更引起润叶对向前的反感。(情感漩涡中的女人大抵是盲目而无智商、一作到底的。此处等拍砖)。但润生并不是简单地试图感化姐姐,而是像个成熟的男人一样责之以大义:“你不要光想着自己,也要为家里的老人着想哩。因为你的事,他们在村里被人家指后背,头发都愁白了。”

经过这一幕幕的生活实践,尽管23岁的润生还没有完全为外界所接受,但他自己的内心里却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汉子。于是,高潮来了!当润生在一个农村集市偶遇落魄的老同学红梅时,他震惊了。当年的班花估计没用正眼看过“平庸”的润生,只是与少平、养民等精英们有过感情纠葛。如今,男人死了,自己带着孩子,含辛茹苦熬日子。面对老同学的不幸,善良而有担当的润生开始主动承担起帮助红梅的责任,经常帮她捎些柴米油盐之类,还给她的孩子买来玩具,让红梅重新感受到同学的友谊与生活的温暖。自然,天长日久,两人也走到一起,此为后话。

当我们重新看润生这个人物时,自然没有少平的“激情”与“深刻”,也没有少平与生俱来的“自卑”与“不甘”。润生的骨子里是平和的、善良的、无私的,他没什么雄心壮志,更没什么旷世绝学。但通篇看来,没有一个地方写到润生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想到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与自我的感受。他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同学、一个男人,每每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润生从不逃避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义务。

当然,润生不是雷锋,“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只是,这个社会是普遍联系的,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当我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是否应该是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呢?而现实中,更多的是“零和”游戏,人们更多是以欺骗、虚伪、无底线、无敬畏的方式,用别人的痛苦换回自己的祥和,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但是,老天爷早就告诉过我们,这个世界能量是守恒的,我们希望她怎样,我们首先就要怎样。

天堂地狱,悉在我心。

篇四:《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今的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我,有幸在大二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前往湖南娄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教。走进山区,往日的喧嚣没了,那份宁静与寂寥时刻在脑中挥之不去,在那时,有幸在图书馆一隅翻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成了我教课闲时心灵的慰藉,阅读中,不知不觉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和少安、少平一同感受那个暴风骤雨的时代,去感悟贫苦,去体味那个时代的疾苦与磨难,在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了解农民的想法,了解农民经历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更不会去关心。也正是这一次支教活动,通过在农村的生活和《平凡的世界》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去农村、去基层,去感受真正的基层生活!大学毕业,作为一个生物工程的学生,本该选择进入实验室或者和生物相关的行业,我在艰难的抉择后,毅然来到了宜昌的西藏??牛庄,开始了我的三支一扶的生活。

海拔1800米的牛庄是枯燥的、乏味的,眺望远处一片一片的山峦起伏,穿行于脚下蜿蜒崎岖的山路,一条950米长的集镇街道成了每天唯一饭后的消遣,可用百无聊赖来形容山上的时光。“三月负积雪,九月降早霜”,那里恶劣的气候以及几个月的缺水期让人不堪忍受,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孤独,让人无数次有了逃离此地的想法,痛苦与挣扎是那时的真实写照。通过再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我更深层次的体悟到文中主人翁那追求深刻的精神世界、那不屈的强大精神力量、那面对世界的巨大勇气,正是这些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在山上我思考了很多很多,的确,生活有得有失,但只要我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有一个虔诚的信仰,然后矢志不渝地追随,幸福离我们一定不会太远。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再等待每日的结束,而是主动去发现生活的美好,这时我领悟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那里,我学着去拍那些路边的花花草草,去感悟简单的美。学着去融入我生活的这片天地,去与村民交流。看着身边很多的留守儿童,希望有人能来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温暖,通过和我曾经就读的大学联系,几经波折,在今年暑假终于迎来了牛庄有史以来的第一批支教大学生到我们偏远的山村开展暑期帮扶,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接触,这让我学会了感恩,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平凡的世界》里农村的生活现状。结合我在牛庄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们对我的影响及其深远,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生活的苦难固然存在,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定然会有着许多的不平凡。虽然身处深山,却也能感悟天地道法自然。虽然孤单寂寥,却能去收拾内心,感悟喧哗世界下的宁静。虽然清贫,却也怡然自得,乐享偷得浮生半日闲。那一片山山水水,就是人生路途的修炼,在平凡的岁月中,虽然平淡无奇,却也焕发异样光彩。

篇五:大学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刚刚来到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读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一共三部,在校期间读完两部,寒假把第三部也读完了。刚读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怎么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竟然如此简单,叙事的手法就如同初中生的作文…确实,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但坚持地看下去,我很快被她所深深的吸引,的确,没有华丽的藻辞,她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读着这本小说,倾听着书中人物灵魂爆发出的呐喊的灵魂和感受着居住在厚实的黄土上的人们浓浓的情,你会找回早已被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所迷失的感动。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她以白纸黑字的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她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她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通过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孙少平作为全篇小说的主线,他是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刚上中学时,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黑窝头,即使这样也不能吃饱,还要参加繁重的劳动。最重要的是还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自尊心被惨淡的现实狠狠的抽打着,又可能正是对命运的抗争,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做任何事情总会做的比别人优秀,还由于他话剧中的不凡才能和晓霞被推选到县上表演,高中毕业后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以尊严慰灵魂,总是深有自尊情素孩子的必然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着像少平一样的典型,正是他们的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力量,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从平凡中来,归附于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许,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其次,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动是其中浓浓的情,“亲情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线”孙玉厚的家是贫穷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即使全世界都放弃你,但是我们都不会放弃你”这通常是父母对而子女说的,当孙少安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曾经热闹的门庭变得冷冷情清,借钱处处碰壁,世态炎凉,人们都抱着冷眼要看看这曾经的穷小子怎么样面对这破光景,那时,是曾经的抚养他大的贫穷的家给与他莫大的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他最终度过了难关,东山再起。

晓霞对少平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甚至搁在现在,也是极致的浪漫。一个是双水村最穷农民孙玉厚的儿子,一个是地委书记的千金。这样的结合,你需要问为什么吗?除了爱情,还需要理由吗?少平高中毕业,晓霞说,就是不希望少平变成一个只会在集市上“卖猪娃“的农民。他们再次邂逅,少平正在工地上揽工,带着闯荡的激情挥洒着血汗。在晓霞看来,与身边的夸夸其谈的男同学不同,少平身处逆境,却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就像保尔柯察金。他们是灵魂的知己。除了物质的世界,他们还共享一片精神的蓝天。少平无疑比少安幸运,少平也比少安有勇气,最终他和晓霞拥抱在了一起。

晓霞去当省报记者之前,他们约定,“明年,夏天,古塔山,杜梨树下”谁又能想到,在采访洪灾的过程中,晓霞被洪水吞没,为了另一个生命?那一天,少平如约来到那里,回忆他们过去共同的点点滴滴……相信晓霞的灵魂就在杜梨树的旁边??那一刻,我多么希望她会电影大团圆结局那样出现在那片灿烂的黄昏中…

那么少安和润叶呢?他们服从了命运的安排,最终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与一个自己不曾爱过的人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相互扶持,紧紧依靠直到老去。还有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孙兰花和王满银,他们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许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现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轰轰烈烈,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感谢路遥带给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

寒假读书笔记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

暑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检察干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