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狼王梦》读后感
很久没写读后感了,今天又拿起了钢笔,按照稿纸的格子,一笔一划写下了这段文字。
按照儿子的吩咐,我应该在寒假期间和他共同读一本书,然后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读后感父子篇”。刚听到我居然有这么一项寒假作业时,心里既有忐忑,也有感动。忐忑是因为好久没写过这样的“作文”了,感动是因为儿子有这么一位好老师,能让我更近距离地感受孩子所受的教育,能让我用这么一种方式完成一次父子之间的对话。
坦率地讲,《狼王梦》于我来说,与小时候读过的《舒克与贝塔》一样,是一则童话故事,只是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了我小时候那些故事中的奇幻玄妙,而代之以生存的艰辛苦难。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194页的《狼王梦》之后,我的心情倒真像是外边阴沉干冷的天气。我很欣慰地得知儿子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物种的坚韧和坚强,我不能完全等同儿子的感受,因为在读书之前,我就知道,他与我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或许就是不同年龄,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带给我们父子之间不同感悟吧。
对于家长来说,我首先反思了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有没有所谓的“狼性”。什么是狼性?就是狠狠地盯住一个目标的精神;就是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在有限(或劣势)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得生存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则。而反观现在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说是“温室里的花朵”怕是一点儿也不过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里,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已属不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在顺境中成长,遇事以自我为中心,无衣食温饱之忧虑,无世事艰辛之体验。虽然很多人都取得了令父辈们羡慕的学历,但不少人并没有能成为父母期望的强者。所谓“大学生的学历、中学生的能力、小学生的心态、幼儿的受挫能力”正在成为如今一代的真实写照。许多已经取得高学历的毕业生一走上求职路,就接连遭遇惨败,自信心荡然无存,他们不敢面对社会,害怕竞争,不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却待在家里“傍老”、“啃老”,靠父母养活自己。年迈的父母不得不为了心爱的儿女继续发挥余热。由此可见,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正陷入严重的误区。
强者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直到今天,咱们的国人及其后代,愈来愈缺乏狼性精神。事实表明,咱们的国人,的确应该给孩子补上“狼性教育”这一课了!
我们今天所置身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变革期,无疑像羊一样“听话”、安于现状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的,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未来生活的强者,就必须在孩子的血液中注入“狼性”的基因,让孩子在实践中磨练人生中必须具备的意志品质。我们的许多父母却喜欢做“鸡妈妈”,一味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着了,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时时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安乐窝里成长,怎么经受得住人生和社会风雨的考验?因此上,我们要培育孩子的竞争意识,督促他们以竞争的心态时刻准备着接受各种挑战;要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在任何场合把遵守纪律转变为自觉行动;培养孩子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孩子关注细节,培养孩子鼓起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和增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但我随之又被自己上面的观点吓了一跳。
在《狼王梦》中,母狼紫岚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无疑是一种“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注定是一种少数人的教育,与普及教育相比,精英教育下的人一定会成为高级人才,但是,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精英”的又有多少?过分的狼性教育、过度的“狼王梦想”,会给家庭、社会、孩子心理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实施狼性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本身难以控制住情绪,加之“棒下出孝子”等观念,因而对孩子万般严苛,教育方法也过于激进。二是受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一味培养孩子的竞争观念,最终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甚至导致性格的扭曲。狼性教育的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些人个体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淡化,表现为凡事以我为中心,对自己、对家庭有利的事就做,无利的事不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公共秩序、公共规则置之不顾,我行我素,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对正常的人格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什么是正确的成才观?什么是正确的成功观?作为家长,我同样很困惑。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过度“被梦想”,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狼”而不必“王”,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这个大金字塔中扎扎实实存在并坚强支撑这座塔身的一份子,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乐观、积极,有担当,懂责任,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有笑声、有欢乐、行得正、做的端,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但这一切谈何容易,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孩子在现实中所受的某些“教育”足以使他在学校和家庭中建立起来的所有价值观轰然崩塌,那么,我们怎么办?孩子又怎么办?
我很迷茫,无论是在读《狼王梦》之前,还是之后。
拿什么教给你,我的孩子?
Zorro
于农历壬辰年除夕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