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林业产业培育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强化林业科技支撑,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确保如期完成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目标。到2017年底林业产业为农民人均提供收入418.69元,比底增加194.17元。其中:苗林培育产业提供144.52元、比增加93.73元,林下经济提供143.17元、比增加52.44元,特色经济林提供131元、比增加48元。到2020年底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4.7亿元。林业产业为农民人均提供收入639.53元,比底增加415.01元。其中:苗林培育产业提供296.89元、比增加246.1元,林下经济提供159.64元、比增加68.91元,特色经济林提供183元、比增加100元。
(一)苗林结合培育产业。全市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开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到2020年全市苗林结合培育面积达到700万亩,配套种苗繁育7.1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9.8个百分点。第一阶段(2014-2017年)完成苗林结合培育400万亩,到2017年末,年收益3.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4.52元。第二阶段(2018-2020年),完成苗林结合培育300万亩,到2020年末,年收入6.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96.89元。
(二)林下经济产业。全市每年新增参与林下经济户以10%递增,到2017年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5.04万户,林下经济产值达到55563.63万元,全市贫困县区人均增加收入143.17元。2020年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6.71万户,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3955.20万元,全市贫困县区人均收入159.64元。
(三)经济林产业。以提质增效,新栽与改造并举。每年新栽核桃、杏、枣等经济林5万亩,加强现有经济林园管理,到2017年末全市挂果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元。到2020年使全市优质核桃、杏、枣等特色经济林基地总规模达到8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值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元。
二、建设布局。
全市537个贫困村的11.5万贫困户中发展林业产业的农户有46304户、占全市精准扶贫户的40%。到2020年全市537个贫困村中从事林业产业的农户发展到57500户、占全市精准扶贫户的50%。
(一)苗林结合培育产业
苗林结合培育每年完成100万亩,到2020年底全市苗林结合培育7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9.8个百分点,537个贫困村中发展苗林结合培育产业的贫困户达到40250户、占全市精准扶贫户的35%。
苗林培育主要树种为:油松376.85万亩,占54%;侧柏67.76万亩,占10%;刺槐114.77万亩,占16%;中槐72.43万亩,占10%;柳树49.68万亩,占7%;其它18.5万亩,占3%。700万亩苗林结合培育项目需要配套种苗繁育7.15万亩,种苗繁育品种主要以油松、侧柏、刺槐、中槐、柳树等为主。苗林结合培育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4-2017年)实施400万亩,第二阶段(2018-2020年)实施300万亩。其中西峰区实施35万亩、正宁县实施42万亩、华池县实施91万亩、合水县实施28万亩、宁县实施91万亩、庆城县实施105万亩、镇原县实施105万亩、环县实施105万亩、三个林业总场实施98万亩。年度规划详见附表一。
(二)林下经济产业
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底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6.71万户,537个贫困村中参与发展林下产业的贫困户达到2300户、占全市精准扶贫户的2%。在总体布局上,将全市辖区分为生态休闲旅游、特种养殖为主的东部子午岭林区,以发展种草养羊为主的北部畜牧区和以发展药材、花卉为主的西南部经济作物区。
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4.59万户,林下经济产值新增50512.39万元,(其中林下种植14686.83万元;林下养殖27693.21万元;林产品加工7446.73万元;森林景观利用685.62万元)。2017年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5.04万户,林下经济产值新增55563.63万元(其中林下种植16155.52万元;林下养殖30462.53万元;林产品加工8191.40万元;森林景观利用754.18万元)。2018年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5.55万户,林下经济产值新增61120.00万元(其中林下种植17771.07万元;林下养殖33508.78万元;林产品加工9010.54万元;森林景观利用829.60万元)。2019年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6.10万户,林下经济产值新增67232.00万元(其中林下种植19548.18万元;林下养殖36859.66万元;林产品加工9911.59万元;森林景观利用912.56万元)。2020年计划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6.71万户,林下经济产值新增73955.20万元(其中林下种植21502.99万元;林下养殖40545.63万元;林产品加工10902.75万元;森林景观利用1003.82万元)。年度规划详见附表二。
(三)经济林产业
每年新建5万亩规范化基地、提质改造2万亩低产园,培养能熟练掌握经济林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贫困农民5000人(次),推广应用经济林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形成系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为贫困农民提供观摩学习、技术交流与培训。到2020年末经济林基地总规模达到80万亩,优质挂果面积达到50万亩。537个贫困村中参与发展经济林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4300户、占全市精准扶贫户的13%。
根据我市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自然条件,以及全市精准扶贫村的地理分布,把环县、华池县县城以南、子午岭林缘线以西的七县一区的64个乡镇分为北部栽培区和南部栽培区两个区域。北部栽培区为庆城县的玄马、庆城、南庄、桐川、土桥、蔡口集、太白梁、蔡家庙、翟家河、葛崾岘;镇原县的城关、南川、临泾、太平、孟坝、上肖、屯字、开边、武沟、郭塬;环县的演武、天池、合道、木钵、曲子;华池县的上里塬、王咀子、悦乐、城壕、五蛟等4县30个乡镇。南部栽培区为西峰区的肖金、董志、后官寨、彭原、显胜、什社、温泉;宁县的南义、春荣、早胜、中村、新庄、太昌、和盛、焦村、新宁;合水县的吉岘、段家集、老城、太莪、蒿咀铺、肖咀、西华池、何家畔、固城、店子、板桥;正宁县的西坡、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等4县(区)34个乡镇。年度规划详见附表三。
三、完成时限
,各级业务部门在各贫困乡镇和驻村工作队的配合下对全市537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对地理条件适合,且自愿发展林业产业的农民登记造册,制定精准扶贫计划。
2017年确定的计划全部实施,基本形成林业产业扶贫长效化。
2018-2020年确定的扶贫目标计划全部完成,贫困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要充分认识林业富民产业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认识林业产业对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激发贫困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二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三要建立督查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林业产业的检查指导,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各阶段发展情况,组织人员深入实地现场指导,对产业培育目标、工作措施、项目实施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进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考核,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把发展林业产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深入开展调研。各县区要根据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实际情况,重点瞄准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通过进村入户调查,采取群众自愿的原则,对有意发展林业产业的农户进行登记造册,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科学制定贫困户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三)加大扶持,完善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民间与农民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加投资总量。要研究制定苗木补贴、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降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要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统筹安排,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使用。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林业产业开发。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行农户联保、信用贷款和小额扶贫贷款,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加大对贫困户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科技支撑,确保成效。一是积极推广现代林业科技,建立林业产业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全面推广标准化科学技术。二是搞好技术培训,采取多种方式为贫困户广泛开展林业种养技术培训,组织学习实用技术,大力培育农民技术骨干,深入村户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种苗、栽培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加大林业产业生产过程的技术示范引导和产品质量跟踪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开发的标准化水平。
(五)培育龙头,延伸链条。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引导贫困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大力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种林业专业协会,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经济,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