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语言各异,唯有“妈妈”的发音基本一样;经典歌谣,广为传唱,缘何《世上只有妈妈好》最打动人心。因为,妈妈爱孩子,天经地义,忘我无私。母亲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会毫不犹豫献出一身甚至献出生命。在国梁镇边桥村一组,却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不分血缘、超越亲情,以涓涓细流般的关爱与呵护,滋润着留守、孤独等困境儿童的心灵,努力付出,倾心浇灌,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爱心妈妈”。
在国梁镇边桥村八组有一个女孩子,今年17岁,出生于1999年1月,她被自己的亲生父母丢弃,在一天清晨被杨华忠在马路边捡了回来,取名叫杨维,她从此又得到了父爱,有一个温馨的家,那时候杨维才几个月,父亲一直未婚,带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由于孩子很小所以她父亲只有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孩子,父女俩相依为命生活也很困难。经过父亲的辛苦抚养女儿长大了,可以给他分担一些家务了,可是就在2011年一天,一场不幸的车祸发生在她们家,夺走了她父亲的生命,让这个12岁的小女孩从此失去了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杨维的生活就成了问题,她便又跟着她的叔叔一起生活。叔叔在家里务农,家庭经济困难,还要供这个女孩读书,后来村干部们知道她的家庭情况,都帮助她,一位年轻妈妈王开利听说了,她也非常乐意的帮助这个女孩,于是就成为了杨维的“爱心妈妈”。
照理说,杨维跟着他的叔叔了,又有村里干部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位年轻的王妈妈可以不管她的,可是这位妈妈没有这么做,她献出爱心,决定帮助这个女孩,王妈妈没有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她很想有一个女儿,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于是王妈妈就把杨维当自己的亲身女儿一样看待,每逢过节都要去慰问这个孩子,关注她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她纠正思想和行为偏差,陪孩子参加学习组织的活动。希望她感到“爱心妈妈”的温暖,帮助她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王妈妈没有和杨维住在一起,但是,每到周末都去家里看望她,辅导她做作业,假期还带她出去玩。因为她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她出去玩。就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王妈妈带杨维去动物园玩耍,杨维看见别的孩子都是左手牵爸爸右手牵妈妈,她就郁闷着不高兴了,王妈妈看见了就说:“来女儿妈妈牵着你去看动物,”这时候杨维脸生露出了微笑,她第一次感到了妈妈的温暖。就在杨维高兴地时候,蹦蹦跳跳的不小心摔到在地上,把膝盖都摔得鲜血直流,杨维哭着说我脚痛,我脚痛,王妈妈看见流泪叫痛的杨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王妈妈就顶着烈日背着杨维往医院跑,到了医院的时候王妈妈的汗水已经把衣服都湿透了,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她看着医生给杨维检查的时候,还显得很焦急的样子,直到医生说没事,只是擦破了皮这时候她才放心了。她把杨维回带家里,杨维受伤了,脚很痛,王妈妈就一直在她身边细心的照顾她,直到杨维康复。
记得还有一次,是有个周末,王妈妈去看杨维,那时杨维正在和院子的小朋友玩,她看见别人家的小孩都在自己父母的怀抱撒娇,杨维稚嫩的小脸上透露出自己的失落,就在那时,她转过身来看见了王妈妈。就连忙跑过去把王妈妈当自己的亲生妈妈一样,在她怀里撒娇,一个劲儿往她身上贴,她使劲贴的时候,王妈妈穿的高跟鞋不住校心脚扭了一下,叫了一声哎哟,杨维就主动给王妈妈按摩,这时王妈妈满脸笑容。
就在今年刚放暑假的时候,为了丰富辖区困境儿童的假期生活, 6月29日,大足区所有的“爱心妈妈”陪孩子参加大足区组织的“情暖同心、相伴成长”向日葵关爱活动。
王妈妈和杨维也一起参加了活动。先是孩子们分组活动,“爱心妈妈”们听课,最后,“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中,特别是蒙着眼睛走路的时候,杨维蒙着眼睛,王妈妈牵着她的手走过一段路,在走这多路的过程中都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去保护孩子。在上下楼梯的时候,王妈妈搂着小维的腰小心翼翼走着,甚至有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去护着杨维,生怕她摔到了,这段路走完了拆开了蒙眼睛的布杨维满头大汗,王开利妈妈急忙拿出纸巾给杨维擦汗水,杨维对王妈妈说:“妈妈谢谢!妈妈辛苦啦!”歇息了一会,然后,又是王开利妈妈蒙着眼睛,杨维牵着妈妈走同样的那段路,杨维也是用动作和自己的身体保护着王妈妈。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王妈妈和杨维共同画了一幅画,这幅画凝聚着王妈妈和杨维相互的关心和爱。做这个简单的活动,看出了王妈妈和杨维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我们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是爱心妈妈在保护着我们,是“爱心妈妈”在陪我们走人生路。
帕提汗,女、哈萨克族、现年58岁,家里有6口人,是霍斯阔拉村一名普通家庭的农民,她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母亲,更是一位贤惠的好妈妈。
帕提汗,2005年丈夫和大儿子因车祸不幸双双身亡,从此她,担负起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
从丈夫离开了这个家以后,给她留下了与她相依为命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作为单亲妈妈她独自承担着抚养教育儿女的责任,她一个人扮演多重角色,即要承担严父,又担任慈母的角色,更要担负起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她即没有文化,又没有工作,就是靠畜牧业的收入维特生活,还要操心家务,负责孩子的学习成长,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因为他的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好孩子,对得起孩子,让孩子将来有出息,都有好的未来。
在家庭生活中,她艰苦朴素她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没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知道收入少,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已经很难了,她怕过多的家务影响孩子学习,默默独自一人承担家里的一切家务,她累的双腿烙下的关节炎,是一位身处逆境仍自强不息的母亲,她凭着自己的努力抚养三个孩子,如今,一个子女已成家,一个已大学毕业,另一个守候在她的身边发展畜牧业。她就是一个坚强乐观的母亲,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是孩子的引路人和指南针,正是她身上的顽强意志和善良淳朴的道德品质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完整的天空,相信这种爱会延续传承下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而家长的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的女儿今年25岁,大学毕业念硕士1年了。她的成长是健康的,因为她拥有健康的心灵、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生活。
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们也深深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就像是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用心地为她添加每一笔,丰富每一种色彩,留下最少的遗憾。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是在我们身边长大的,作为父母,我们为她营造了一个和睦温馨、充满快乐和关爱的家庭氛围。我们从来不采用家长式的管教,更多的是以朋友的方式相互沟通。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正确就会被采纳,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们尊重她的个性发展,家长适当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作为一名家长,我努力尽到一个家长应尽的职责。一直以来都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我们深知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我们夫妇在孩子面前十分注重父母的榜样,每天晚上,我们都要看书学习,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从小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了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仅仅关心她的身体成长同时更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她也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我经常主动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我们给孩子创造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孩子情绪平和、愉快,现在孩子无论什么都愿意与我分享,也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孩子能健康活泼地发展。
曾经我也对孩子发过脾气,冷静下来之后,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得心平气和的孩子好好谈谈。我把孩子当朋友,我把我说得不好做的不对的地方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给她道歉。于是,孩子渐渐的有什么事都和我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同学之间的事情,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俩也都互相聊一聊,她有了什么想法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的烦恼,也都拿出来和妈妈商量。每次我俩聊完之后,都感觉浑身轻松,心底很快乐。彼此信任,彼此尊重。这些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她性格活泼开朗快乐阳光!在班里很受同学和老师喜爱。
二、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身为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在孩子的早期,这些素质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是如何看待他的,当他肯定自己被父母爱时,他就能认识到做人的价值。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作为家长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合格家长的责任。家长应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一生做人的资本,不能伤害与践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