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争做六有青年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7-07 20:17:25文/高考志愿库

长期以来,党始终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青年学生的成长始终沐浴着党的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高度重视关爱青年学生。,六有大学生指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做六有青年心得体会精选范文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争做六有青年心得体会(1)

学习六有青年心得体会一为积极响应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在中国科技大学系列讲话精神,我院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活动从学习实践、发展实践、道德实践三个方面面向广大同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保证落实。首先我院组织学生会、行知新闻通讯社等学生组织召开以“学重要精神,做六有青年”为主题的学习会,*在中国科技大学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在微信中专门开设《学习天天见》一栏实时传达*系列讲话内容。我院还举办了“身边的榜样”励志报告会,组织优秀毕业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同学们化精神动力为前进动力,奋发图强。引导广大学生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将讲话精神落实到了学习实践、发展实践。学生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如承担“*杯”足球赛志愿工作,赴农大附小、大学路小学、农大附小与小朋友们共度六一,进行道德实践,传播正能量,争做好青年。

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我院同学理解讲话精神,为成长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青年而不懈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融身社会的时代篇章。

学习六有青年心得体会二今年五四前夕*在中国科学科技大学考察时提到,青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应当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锻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在会议上,首先主持人介绍了15位预备党员的先进事迹。曾艳、晁潇、刘婧、廖智佩、谭颖、肖高贤、陈钰曦、陈璐、龙楚芬、彭兰、陈?、刘杰、尹碧斌、唐婷等15名预备党员分别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各团支部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开展长征故事分享会、长征情景剧大赛、红色电影配音等灵活多样的长征精神学习活动,引导青年细读历史,了解长征过程中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争做“六有”大学生。

各团支部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代背景,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开展长征故事分享会、长征情景剧大赛、红色电影配音等灵活多样的长征精神学习活动,引导青年细读历史,了解长征过程中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内涵,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争做“六有”大学生。

在回顾历史和分享体会的基础上,各团支部要组织开展践行*、校园文明礼仪创建、校内外志愿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和大爱情怀,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争做‘六有’大学生。

此次报告会中,外语系的学生党员们通过自己充满着青春正能量的先进事迹,给新生上了一堂生动而实际的入学教育课,为争做六有大学生提供了信念支持。这也将带动更多的学生党员,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更高的理想,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向着优秀的行列大步前进。

学习六有青年心得体会三9月27日晚十点,14级农业水利工程一班团支部于博学楼c341开展了主题团日活动之"学重要讲话精神,争做六有大学生”。

伴随着团歌声起,此次团会正式开始,团支书首先向大家讲解了*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一些同学通过重温共青团誓言、列举典型案例等方式做了精彩的发言,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关于“做六有大学生”认知。此外,同学们都积极的加入了讨论,阐述自身想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学生的要求。

最后,所有支部成员在写有“四进四信??争做“六有”大学生”的黑板上郑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表示从自身作起响应*号召的决心,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团支书最后总结,此次团会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活动,学员们经历了备课授课和听课过程,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当代大学生应当紧跟时代,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

青春的价值,唯有在奋斗中才能彰显;青春的激情,唯有在奉献中方能释放。在*中成长的年轻一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让自己的小梦想搭乘着家国的大梦想,不负自己,无愧时代。

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是肩负着富强祖国的伟大使命。让我们共同搭建“四进”载体,全力践行“四进四信”,努力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青年”,传承东北大学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争做六有青年心得体会(2)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时勉励大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做“六有”青年,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一脉相承,是从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新时期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遵循与目标指向。做“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就是要增强对*、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以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凸显大学使命;做“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就是要自觉践行*,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敢做先锋,以勤学笃实的实干精神彰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旋律;做“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就是要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将*落细落小落实,以遵循情理兼修的学习路径书写“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春年华。

1、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

教学的核心在于知识的传递。什么样的知识更有价值?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对于知识价值的判断必须立足当前社会实践。在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强自主制造能力的现实背景中,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职责。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理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成为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高校弘扬国家至上的报国情怀,一是要自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瞄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推动产学研良性互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始终坚持知识传递与核心价值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切实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三是不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努力做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2、倡导勤学笃实的实干精神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人们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改造与完善自己的认识论,也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实现主体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箴言告诉我们,唯有具体的实践,才能有效检验与提升思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高校就是要弘扬脚踏实地、敢想敢干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实践中锻炼与磨砺青年对信仰的忠诚、对国家的感情与对人生的理解。倡导勤学笃实的实干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品质,重点在于养成大学生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态度。若没有勤学的品质,自然不会有创新人才的涌现;没有笃实的态度,也自然不会有“大国工匠”的诞生。

具体到人才培养中,一是要培育勤学的校风学风,营造勤学的校园建筑文化、后勤服务文化和日常管理文化,以学为先导,从榜样树立、活动设计和建章立制中引领勤学风气;二是要加强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没有科学思维方式塑造,很难培养青年面向现实问题的实践自觉;三是夯实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主体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形成问题域的关键场所,更是检验勤学的品质与笃实的态度的直接“试金石”,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要完善长效机制,构建普及性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参与机制。

3、遵循情理兼修的学习路径

青年成才,关键在学,情理兼修,方成大器。从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学习从来不仅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真理的追寻、对思维的重造、对生命的悲悯以及对自我的反省。现代大学教育从以赫钦斯、阿德诺等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开始,通识课程、经典阅读成为大学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的理念也至此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仅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素养,而且要具有与身份相称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研究方法,而且要具备符合人类生活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储备面向物质世界的创新能力,而且要具备面向现实的人的实践能力。高校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与经验,将知识传授与人格养成充分结合,将做学问与做人有机结合,践行情理兼修的学习路径。

情理兼修是修德明辨的起点与方法。具体说来,要加强国情党史学习,整合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国情教育寓于专业课程学习中,将党史学习寓于各项党群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国情党史学习的生动性、针对性与有效性。要树立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往复式学习方式。任何的理论是对过去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指向过去、指导当下。而每一时刻发生的实践是生产生活的现实,反映当下、预示未来。只有坚持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路线,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实践与实践的理论。要推动专业学习与人文学习相协调,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方面同步改革,根据专业特点,扩大相关人文课程比重,加大知识交叉课程,推动课程整合、知识交融,构建契合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文课程与凸显人文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从而培养青年完善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