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纠四风治陋习心得体会【1】
通过“四风”建设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本次教育系统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世纪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全民素质整体提高,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力军中的一员,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确实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必须花大力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端正校风、教风、学风,提升师德、规范师行、造就师才、强化师能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在“四风”建设中我回顾了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净土上辛勤耕耘的二十七个春秋。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及管理学生水平,自认为是一名政治坚定、思想健康、品德优秀、作风正派,但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的人民教师。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神圣的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重任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因此重塑自我,做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现在之必须。
在“四风”建设学习后我有了这样的几点体会,这几点也是我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一、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应该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
第二、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状况,言行谨慎,在课堂或公共场所不讲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建康成长的言论或观点。
第三,有工作责任心,安于本职工作,重视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有进取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第四,心态平和,在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积极而且高质量完成份内份外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第五,要自信、自爱、自尊。自信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一个自信的教师能教给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自爱的教师对生活充满热情,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笑容、文雅的谈吐、对周围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投入都是最能给学生以模仿的榜样、都是最能感染影响学生的活教材;自尊的教师从不贬低自己的职业,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会一味地抱怨。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
第六,要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感受和发展,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学生的未来带去些什么。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后进生。作为一个好教师至少要教会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在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不经常地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落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会老化,我们就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业务能力,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会把这次“干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作为自己提高更新的契机,加强学习,认真查摆,努力提高,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
教师纠四风治陋习心得体会【2】
“上自由班,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武溪小学校长张晚莲4月26日在该校“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大会上宣布。
为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严肃教师工作纪律,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武溪小学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学校督查组,设立举报信箱,实行奖罚制度。校长张晚莲任组长,党支部书记王顺海、分管纪检监察的副校长覃正红为组员。每周到各办公室和各班教室督查不少于3次。在督查中发现严守纪律、工作认真的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年度考核中加记0.5分;对违反工作纪律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扣除200元,年度考核扣5分。教师间互相监督,发现违纪或不按常规进行教育教学的,及时发信息到举报信箱,督查组核实后,按督查发现情况给予处罚。
大会上,首先覃正红副校长结合县委和县政府办公室、县教体局的两个《通报》,重申了教师工作纪律。接着王顺海书记解读了《武溪小学关于“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最后张晚校长莲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报告,郑重承诺:“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若有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奖金福利、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参赌涉赌吸毒涉毒、公私不分、为官不为、执法不公等八个方面问题,请老师们及时检举。”
教师纠四风治陋习心得体会【3】
4月29日上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市直各教育单位、各区县(市)教育局负责人、纪检组长、纪检监察干部,市教育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教育局局长高德文主持。
会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刘益希宣读了《市委教育工委“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领学了《落实教育系统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国定同志宣读了《益阳市教育系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莫学海强调,在全市教育系统抓好两项专项整治,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决策部署要求,确保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全市教育系统要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讲政治、顾大局,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要真抓、真查、严管,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已久、关注已久、期盼已久的问题,要端正认识,真抓实干,按照“准”、“狠”、“韧”的要求,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攻坚战”。
莫学海指出,让群众感受到专项整治行动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教育点多线长面广,两项整治涉及13个方面,41项问题,要把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全过程,以全覆盖、无禁区、不设限的工作态度,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四风”陋习形成围歼之势。
莫学海要求,市直教育部门和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全面开展自查,对三种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一是课堂教学不提高质量,而热衷于组织学生从建制收费补课的;二是家长学生都不愿意,而教师搞强制补课的;三是为了拿回扣、得好处与社会培训机构串通一气,把学生搞到社会机构去培训甚至去上新课的。同时,注意建立长效机制,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化“不敢”,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制约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强化“不想”、“不能”,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教师纠四风治陋习心得体会【4】
5月11日《团结报》公布了中共湘西自治州纪委关于“纠四风、治陋习”34起典型问题处理情况的通报。
中央八项规定已经出台三年半时间了,各级纪委向*看齐,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整治党员干部“四风”顽疾,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点名道姓集中通报一批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查处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的“当头棒喝”却置若罔闻,执迷不悟,以身试法,屡屡触碰纪律红线。此次湘西州纪委通报的34起典型案例就是一个明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国家兴衰,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必然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必然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对“四风”陋习的整治,绝不能姑息,绝不能手软,要用重典下猛药,打一场歼灭战,祛除附在党的肌体上的“四风”陋习这颗毒瘤,还社会的风清气正,国家的和谐稳定。
反腐应用重典,治“四风”需下猛药。正风肃纪行动之所以深得民心,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就在于各级纪委敢动真碰硬。如果流于形式,不敢动真格,只做表面功夫,正风肃纪行动就不可能正风,也不可能肃纪。从过来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有少数地方虽然也明察暗访,但往往发现问题后棒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怕“家丑”外扬,面子上过不去,“影响”当地和部门形象,于是找各种理由为违纪者开脱。不怕“自揭家丑”,只为“刮骨疗伤”。只有敢于直面问题、亮出家丑,不手软、不护短,正风肃纪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威慑力。
正风肃纪是社会发展所需,更是广大群众所盼。各级纪委面对“四风”陋习,必须履行“监督责任”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持续发力,对踩“红线”、闯“雷区”者,实行零容忍;对顶风违纪、边纠边犯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把纪律挺起来立起来。同时,也要监督相关部门履职是否到位,比如有没有不作为,敢不敢动真碰硬,违纪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处理,说情歪风是否得到有效遏制等。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根除“四风”陋习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