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19xx年出生在原xx县卓圩乡陆河村一个农民家庭。19xx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出生入死的考验和解放战争枪林弹雨的洗礼,曾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积极投入到*大建设中,勤奋为党工作,踏实为民服务。19xx年从县粮食系统离休。
xx同志多年来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民众的利益挂在心上,关心民众的疾苦,体恤民众的困难,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多次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特别是离休后他和老伴把资贫助困当做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事,形成了常态化,只要听到或看到群众家里有困难,就吃不香,睡不好,想方设法去帮助。离休20多年来,老两口用自己的离休养老金20多万元去帮扶贫困户脱贫,资助贫困学生读书,资助长期生病极为困难家庭的医疗费.生活费等,体现了xx老人的大爱情怀。
心有大爱经常惜老怜贫。xx同志在职时就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他在粮食局工作多年,经常了解居民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当看到或听到那家无钱购买计划粮时,就主动掏腰包给他们买粮食。虽然每次只有十元xx元的,但是被帮助的人多,因此他每月仅有的几十元工资也就所剩无几了。有一年严冬,他在菜市场遇见两个农村进城卖菜的老太太,身上穿得破旧单薄,啃着冰冷煎饼,冻得直打哆嗦。一打听,是卓圩丰洼人,他立即给她们买了吃的,又买了布送给她们,两位老太太十分感激,千恩万谢。xx同志回到家里后,还感到心里不踏实,觉得丰洼村还有不少向那两位老太太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家,于是他就去驻宿部队联系,把来意向部队领导详细汇报并请求给于帮助,部队领导很同情,当即送给他几十件旧呢大衣和几十双大头棉鞋,她把这些衣鞋送到了丰洼村解决了丰洼贫困户的过冬御寒。干部群众十分感激说他是救命恩人
xx十年代初,老家卓圩乡陆河二组比较贫困,有20多户春种时无钱买种,xx同志知道后就借钱买好种子分给各家各户。为帮扶这些贫困户脱贫,他又借钱买了几十头小猪崽无赏的分给各家喂养。为此他先后借同事.朋友三千多元,在那个时候却是一笔大数目,他从自己的工资里省吃俭用,历时三年多才把这笔钱还清。
心有大爱善帮贫困学子。xx老人离休后和老伴把资助贫困学生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多年来他们用自己的养老金资助贫困学生20多名,常年资助的就有5.6人。不少学生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事情还要从xx年前的一桩债务说起。当时侍岭乡朱岭村村民卓维甫,借xx二女儿王爱俭家一万五千元开沙塘,时隔很久没有偿还。一天王爱俭前去卓维甫家看看什么时候能还钱,卓见王爱俭去,认为是向他要钱的,当场就哭了,说沙塘没开成钱也没了。家里缺吃少穿,连孩子上学钱都没有。王爱俭见此情况二话没说就回来了。她把情况如实的向老父亲述说一遍后说;我看这钱是要不回来了,xx老人说:他家都穷到那样了,还要他还什么钱呀!不但不能要他还钱,还得帮他一把。第二天大早xx老人就亲自去了卓维甫家,看到了其家境的贫寒状况,当场给了他一千元现金,回来后又买了700只小雏鸡给他家送去。从那以后他儿子卓辉从高中到大学毕业,上学的费用xx老人全部包了下来。几年来他资助卓辉的上学费用数万元。卓辉在高中时的同班贫困同学,听说卓辉上学费用都是王爷爷资助的,于是纷纷给王老打电话,想让王爷爷资助点,王老毫不推辞,有的资助一千,有的资助xx百先后又有十好几名学生得到他的帮助。在这些学生中不少人升入大学,有的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心有大爱倾心扶弱助困。xx老人对遇到不幸造成贫困的家庭,十分同情和关心,总是千方百计的给于帮助。十多年前xx船闸有一贫困户,男主人因车祸去世,一个妇女带着四个孩子,最大的只有xx岁,小的才两岁,xx老人知道后和老伴一起去她家看望,把四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和生活费全包了下来,十几年如一日的资助他们,其中有一个已经大学毕业,其他的孩子又都是王老托人给安排了工作。她们对王老十分敬重和感激。
十多年前,王老的儿子王爱东(现黄河水上救援队队长)从电视上看到山东十三岁小女孩杜瑶瑶因父亲早逝,母亲身患多种疾病,无生活来源,家徒四壁,无钱给母亲治病,自己更无法上学,他设法联系到杜瑶瑶,开始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给她寄去生活费,xx老知道后,当即发动全家给杜瑶瑶提供资助,筹钱给杜瑶瑶买了学习用的电脑和学习用品,带着全家资助的钱,携老伴和儿子三次前去看望,后来又多次给杜瑶瑶邮钱去,杜瑶瑶母女俩十分感激,多次打电话,写信表示感谢。杜瑶瑶现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xx老人常说:“帮人要真心,救人要救活,我帮助贫困不是图回报,不是图名声,只是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关心。当我知道他们的贫困苦难时,就有一种责任感压在心头,只有伸手拉一把才觉得心里踏实,心情愉悦”。这是多么朴实的真心话啊!说出了一名老干部老党员不忘初心,永远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