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汇总】

更新时间:2023-07-16 08:52:15文/高考志愿库

一.2017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同志的*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意义

是以*同志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评论

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

党的十八大后,以*同志的*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经过3年多扎实谋划、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许多国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设立雄安新区,既贯彻了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思考,也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铺就一条新路。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雄安新区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我们这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尤其需要保持历史耐心,有计划分步骤推动新区建设。我们要按照*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以改革开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环京津冀周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短板;以实干铺底,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认真办,一茬一茬踏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雄安新区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2017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在诗意里追求“文化原乡”

时事评论背景: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三.2017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诗情,咏不完的“飞花令”

时事评论背景:

为你写诗,写一辈子。媒体报道,94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冯端先生,至今已给妻子陈廉方写了60年情诗。相知相守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单身族们艳羡不已。

时事评论观点:

光阴流转,日久最见真情。也许,写一首情诗并不难,但数十年的坚守与执着殊为不易,最终书写出沉甸甸的爱。也正因此,在妻子眼中,冯老先生就像一块“璞”,尽管貌不惊人,内心却晶莹剔透。在冯端夫妇爱到“欲罢不能”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飞花令”环节,选手须按要求轮流吟咏含关键字的诗句。对于两位老人而言,他们既质朴又浪漫的诗意人生,不正宛若一场围绕着情字、吟咏不尽的飞花令么?

诗由情而生,情因诗更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吟咏优美诗句,堪称中国人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真情实感一旦与诗歌结合,便容易激发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饱含真情的诗篇,不仅让天各一方的两颗心灵相互融通,更流传久远,让更多人感到温暖。如今,无论是风花雪月的元宵佳节还是源自西方的情人节,当热恋男女已经熟练掌握了互赠鲜花与巧克力的技巧,不知还会否有人送给对方一首真挚动人的情诗?

“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的人因醉心于古典诗词而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滋养,也有不少人罹患了某种“春节综合征”。平时因为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深度沟通,无形中累积了不满和怨气,假期里相处时间相对长了,反而容易因琐事而脾气暴躁、触发矛盾。难怪有人直呼,“春节有毒”“感情经不起假日考验”。如果生活真的“有毒”,诗歌或许就是一味对抗浮躁的“解毒剂”。当你“想静静”的时候,不妨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诗集,挑出几首,念给你的恋人,发给你的好友,寄给你的亲人。那么,不论五律还是七绝、中文还是西语,相信对方都能从中读出你的真情。

有人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的确,未必人人都有诗才,但至少可以存有一份诗心。而真正的诗心,无关年龄,无关金钱,无关地位,它只关乎一点,那就是源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热爱。正如冯端夫妇,在他们的生命体验里,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享受永远不会居于主流;而从一位妻子的视角出发,丈夫创作的专属情诗远比钻石更美好、更珍贵、更恒久。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诚哉斯言。处身于社会生活中的广袤原野,如果每个人都愿捧着一颗真心、葆有一份诗心,在诗意中传递一份真爱,那我们就不难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大大拓展自我的精神疆界。

四.2017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丝绸之路,一个诗般浪漫的名字,承载着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各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走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沿着张骞的足迹,穿梭于这条当时“最伟大的高速公路”上。

丝绸之路,历史留下的伟大财富。即便所有器物都被岁月掩埋,但只要看看意大利威尼斯的“骆驼之家”,读读“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想想波斯王朝乐器乌得琴、欧洲鲁特琴和中国琵琶的相似之处,就没有人会怀疑这条横亘亚欧大陆,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的风雨古道,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些如串串珍珠般将太平洋和地中海连接在一起的城市,逐渐被人们遗忘,亚欧腹地日趋沉默。一度沉寂的丝绸之路,蕴藏着人类文明交汇的密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以互联互通精神,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道路,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走廊、文化大长廊走出历史,让古老的丝路精神焕发时代的生机。

回望历史,和平合作则丝路畅,战争冲突则丝路绝。丝路之繁华有赖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丝路之兴盛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繁荣昌盛。崇尚和平、友好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张骞,还是郑和,都承担了表达和平愿望、传递合作声音的使命。

回望历史,开放包容则丝路达,封闭狭隘则丝路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路敞开胸怀,商旅穿梭,互通有无,福泽万方。从汉唐到元明,古代中国的强盛期都拥有庞大的丝路“朋友圈”,沿线各国都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回望历史,互学互鉴则丝路盛,闭目塞听则丝路凋。“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平等交流才能变得丰富多彩。中华文明沿丝路走向世界,因吸纳多样文明之光而博大。

回望历史,互利共赢则丝路兴,以邻为壑则丝路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归根结底是为了互利共赢。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让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

让丝路精神的时代光彩照亮亚欧非大陆及附近广阔海域,让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牵起手来,让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挖掘出来,让沿线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交织起来。3年多来,*在世界各地、不同场合阐述“一带一路”的内涵,擘画了一条各国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最新高考作文时事素材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集锦

高考满分作文精华篇欣赏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汇总】最新

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片段最新【汇总】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汇总】

历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