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生态保护模式,着力建设省会最绿新城区。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强化严管严防、治标治本。创新投入机制。稳妥推行用水、用电阶梯差别收费,提高企业主动治污积极性。拓宽环保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加快双联化工、协和药业搬迁进度,谋划曲寨水泥项目搬迁工作,大力推广低硫煤、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燃气、电力替代燃煤供热,启动3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削减燃煤20万吨。完善农村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大力推广新型环保炉具,新增沼气联户3000户,在铜冶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基地,解决焚烧边角地秸秆和杂草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创新监管机制。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细化环保监管网格化体系,提高部门协同应急效率。建设污染减排监控中心,加强在线自动监测,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强化扬尘监管,所有工地实行绿色施工,渣土车辆全密闭运输,露天矿山绿色生产。实施黄标车动态淘汰监管,确保只减不增。启动清水河恢复工程,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违规项目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达到最新排放标准。打造绿色生态空间。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快西柏坡高速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完成山前大道石井段景观整治。实施“绿环、绿园、绿廊、绿屏”工程,建设环省会、环城区、环乡村林带,打造绿色隔离空间;大力开展游园、街旁绿地补植增绿,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5%,建设生态园林城区;提升干线两侧绿化水平,塑造绿色景观长廊;推进西山区域、太行山绿化,打造省会天然屏障。广泛开展绿色文明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年造林2万亩,植树2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6%,提高2个百分点。
(六)创新都市农业理念,着力引领“三农”新方向。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水平。改善农村条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明晰建管主体,健全运行机制。实施投资1.5亿元的18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20万吨。启动粮食企业整合改造,推动由储备向深加工发展。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1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善12个革命老区重点村基础设施,完成剩余58个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风景带。发展都市农业。围绕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圈,大力发展以紫海香田薰衣草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以田仙红石榴等为代表的采摘农业,以森泰庄园等为代表的农事体验,以紫藤葡萄西山庄园等为代表的农家乐,以雨润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业,以北薛庄等为代表的生态乡村游。新增家庭农场17家,现代都市农业园增加到16个。重点发展天泉奶牛新品种繁育基地,大力扶持以君乐宝为代表的现代乳业发展,力促君乐宝生态牧场竣工。提速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区3个核心起步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9%。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流转率达到30%;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80%以上的村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每个乡镇(区)至少选取1个村开展土地经营权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完善项目建设与群众就业互促机制,依托职教中心等机构,开展“定单、定岗、定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人才市场、培训基地与项目单位长期合作平台。举办3场以上针对农村青壮年的大型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2万个,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严格落实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七)创新民生普惠平台,着力增进群众新福祉。坚持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将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重点实施6大民生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办学理念,实施名师名校战略,力争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开工,谋划石家庄一中、师大附小等在鹿泉开办分校。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年活动,启动三四街小学异地新建,完成4所中心幼儿园、第二实验小学改造和秦庄联合学校改建工程。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国家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新农合补偿标准从320元提高到380元,参合率保持在96%以上。开展第四轮35岁以上居民免费体检,体检率不低于80%,建档率达到90%以上。力促妇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投用。社会保障工程。对困难群体实施“春雨行动”[14],认真落实五保、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