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坚持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的根本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必须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直接体现在五大方面。
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是我们做好包括经济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后,*在论述经济工作时也多次提到“大势”这个词。
比如,他讲:“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等等。
他强调,领导工作必须“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
那么,当前我们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大势和中国大势呢?从国际方面来说,求和平、谋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从国内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民群众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和新向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是我们的历史新使命。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明确概括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具体到经济方面来说,观察国际经济大势,必须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
从国内经济大势来说,以*为*的*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为我们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对国际国内经济大势的判断中,我们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要抢抓“新机遇”的重要思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
在国际环境方面,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形势下,*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从国内环境来说,*指出,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机制不断完善。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机遇。
只要我们自觉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大势,把握住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特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及时采取有力战略举措,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三期叠加”的新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矛盾。
主要是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等等。
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以*为*的*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
*指出,我们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他特别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2012年11月30日,他在党外人士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
同年12月9日,他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又强调: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政策、部署工作,是*同志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坚持这一科学方法论,并明确概括为“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为我们切实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
为什么要强调从坏处准备,坚持稳中求进呢?*同志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大国政贵有恒,不能随便“翻烧饼”,那样并不叫有魄力,相反是不稳当的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认识和正确分析机遇和挑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谋定而后动,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各项经济工作中,我们只有守住底线,方能在复杂形势面前方寸不乱,保持大局稳定;只有从最坏处考虑,设想各种可能,方能有备无患,争取主动,赢得最好结果。反之,如果我们只看到有利条件和机遇,对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冒冒失失,盲目从事,则很可能欲速而不达,不仅好的结果没有达到,现有的成果也可能付诸东流。
在实际工作中,以*为*的*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强调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理念;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要注意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等,这些都是“稳”的表现。
当然,从坏处准备不是一味的谨小慎微,更不是说不要前进,而是说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正如*所强调的那样,我们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
比如,他在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同时,还强调要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改革,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他指出:“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在实际工作部署中,以*为*的*强调:要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样的政策选择既“有守”又“有为”,充分体现了“两点论”、底线思维的方法论和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总要求。
事实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是一个既积极又稳妥的方法,既能保持大局稳定,防控各种风险,又能实现持续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因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做好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着力质量效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指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他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其中,有几大亮点值得一提:
其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线,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中央作出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的重要判断,充分说明了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其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强调,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时,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强化创新驱动。
*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他强调,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我们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进,“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从国内情况看,如果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得不到根本改变,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因此,*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落到实处。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其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因而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的*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强调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它是坚持“四化同步”的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也是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凸显文化传承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必将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加快发展的脚步,不容停歇;解放思想的探索,没有永逸。双桥区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开拓创新,再续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澎湃的激情,凝心聚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今天,双桥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如何解决当前群众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当干部的应该怎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千方百计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上,用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一个个深刻的问题摆在每一名双桥干部面前,双桥区通过在全区上下开展大讨论活动,强化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聚焦主题,着力提升思想观念改变传统工作作风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事业。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协同发展“不进则退”的压力,实现小康目标任务的倒逼,要求双桥区的每一名干部必须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把“总阀门”打开,通过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彻底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机制、体制障碍,协同发展才能有大的成效,跨越发展才能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双桥区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完善了服务功能,改善了发展环境。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不发展。对接京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都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这几年,双桥区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对外招商选资工作卓有成效,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增强抓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包装一批好项目、争取一批大项目、实施一批紧要的项目。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民生问题直接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桥区坚持从双桥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社会民生得到了积极改善。
统筹兼顾,把解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优环境,最终的目标,就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协同发展有明显进展,全力抓招商、抓落地。招商引资是推动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发展主导产业的根本途径。狠抓对接京津,把招商引资摆在决定发展、影响未来的重要位置,集中全部精力、坚持一抓到底,努力扩大招商成果。实施全员招商,区级领导要根据责任分工,亲自挂帅、主动出击,带动所负责战线有针对性的开展外出招商活动,努力完成好招商引资任务。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细化招商引资任务,主要负责人带头走出去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积极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招商引资新突破。突出招大引强,始终把有牵动性、支撑性的大项目作为双桥的引进重点,着力引进一批对主导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速产业集聚步伐。紧盯京津央企投资重点和产业布局新动向,主动出击、顺势而为,采取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下大力持之以恒创优发展环境,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政策、区位因素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谁有了好的环境,谁就掌握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全区上下营造齐心协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干事氛围。环境建设是系统工程、全民工程,没有局外人。双桥区每个人、每名干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表率,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中真正传递正能量、带动正风气,改善、树立双桥的口碑。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放水平,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真正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包容各方,亲商、安商、便商、护商的社会氛围。
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让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组织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既当好大讨论的组织者,也当大讨论的参与者;既把大讨论摆到牵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也把大讨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契机。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到大讨论中来。确保大讨论取得实效。各级干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让群众来评判问题查摆得准不准、目标确定得好不好、措施制定得实不实。同时,发动广大群众、企业家、市场主体一起开展大讨论,共同找问题、查不足、谋思路,形成全区上下解放思想的同鸣共振。
将大讨论活动与抓好今年工作紧密结合。解放思想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发展是具体的,发展不能空谈,不能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双桥区坚决防止和避免在文件上、会议上解放思想。通过大讨论,真正触及思想深处,触及实际问题,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正确处理好开展大讨论与促进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以虚促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用新思路推动新发展、新观念打开新局面,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深入学习,与时俱进,用先进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打破惯性思维、破除路径依赖,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我市来讲,既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又要确保经济平稳发展;既要跨越赶超,又要坚守生态底线;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又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既要关注外部条件变化,又要全面深化改革。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与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强化学风、认真学习,增长新本领、充实“知识库”,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不丢面子,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调整发展步调,才能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大作为、新发展。
学习好比“沙里淘金”,必须有方向,有重点,带着问题学。否则,到处撒网,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收获甚微。各地各部门应组织党员干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认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全面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应紧紧围绕如何把石家庄打造成全省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合作平台、如何推动省会加快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深入学习,刻苦钻研。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才能学得更透彻、更深刻,才能更有效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进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结合实践学。要深入工作一线,通过调查研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到推进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上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确保学在深处,领导干部要先行。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带头学习研讨、带头查摆问题、带头落实整改,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上做表率。同时,各地各部门应认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学文件、看录像、专题考察等多种形式,确保党员干部吃透精神、融会贯通,牢牢掌握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中奋发作为,进一步开创省会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