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年荆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3-07-19 01:44:15文/高考志愿库

2017年荆门市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荆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要点解读

,2017年的两会政府报告小编正在加紧时间编辑,稍后发布,下面是可先对比查看

2017荆门政府工作报告篇1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管理难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61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5.75亿元,增长13%,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64亿元,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48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4亿元,增长18.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6275万美元,增长21.3%;出口61752万美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增长13.1%,总量居全省第2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建立。核心区农谷大道全面通车,组建了中国农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国农谷农科院,举办了首届中国农谷论坛,联想控股、中兴集团、湖北联投、东风井关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荆三角”赵集智慧农业园、现代林业精品示范园、双碑现代农业循环园发展势头良好。杨竹流域双龙苑万人社区、皮集新社区开工建设。柴湖振兴发展工作全面启动,15项规划基本完成,省级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柴湖工业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四新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

(二)项目投资有效扩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和招商引资大竞赛,精心组织首届楚商大会荆门分会场等招商活动,项目落地明显加快,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71个,竣工投产项目110个。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联邦航太、襄荆高速公司总部、麒麟集团万华城等项目落户荆门,两岸三地华中创业中心、京峻汽车铸件、盈德煤制氢、腾宝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泉新材料、格林美东区、洪森食品工业园、楚商国际产业城、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百盟慧谷一期、戴蒙德新厂、明达玻璃一期、捷力通汽车零部件、众诚冷链物流、天茂20万吨碳四、五三柒零纺织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蒙华铁路(荆门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获批开展前期工作。

(三)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落实企业控息单、缓税单和退城进园单,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实施“双千亿产业计划”,农产品加工产值率先突破1000亿,化工产值达到897亿元,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京山轻工包装机械、钟祥农产品加工和东宝磷化工等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扶持行列。全市新增亿元企业68家、规模企业140家,分别达到423家、922家。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示范基地。“一核六片十五园”完成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15%,荆门高新区和东宝工业园分别居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竞进提质竞赛第一名,京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农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楚玉食品、大峪口化工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京山轻机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钟祥和东宝连续六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持“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保发展”,战胜“四年连旱”灾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7万亩,粮食增产1.09亿斤,实现“十连增”。水产品产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增10亿元龙头企业3家、50亿元企业1家。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京山、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五洋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万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3万亩,转移农民12万人。实施土地整治规模70万亩,新增城乡增减挂钩指标3000亩。硬化渠道880公里,扩挖塘堰10472口,完成10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完成植树造林17.45万亩,“四旁”植树1083万株。钟祥、沙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

(五)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沙洋油菜花海名列中国美丽田园油菜景观第二位,彭墩乡村世界跻身国家4A级景区,绿林山景区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马河青林寨景区投入运营。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61亿元,增长20.3%。成功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武汉展销会及推介月活动。建成人民万福国际商贸城,荆门大家装、湖北供销民生广场、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净增限上法人企业251家。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300家,完成中心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5家。实现电话银行村级全覆盖、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6家,发行二期城投债16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正式运营。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2亿元,比年初新增123.08亿元。新洋丰肥业借壳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京大饲料成为全市首家新四板上市企业。家政、物业、保险、中介等业态进一步发展。

(六)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2%。编制完成新一轮荆门城市总体规划,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东宝工业园“四大平台”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投入试运行。漳河新区道路骨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凤凰湿地公园一期等工程稳步实施。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积极创建花园城市,我市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菊花展举办权。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马路局长”工作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国家住建部考核验收。中心城区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治超初见成效。新增空调公交车100辆。县(市、区)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4个镇域城市试点逐步深化,官?镇被列为省“四化同步”第一批试点示范乡镇。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首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在建新型农村社区93个。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村容村貌逐步改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漳河水库被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京山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县。西外环等5条一级公路、东桥至义和旅游环线等8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公路54.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908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市本级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投入2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3.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20xx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城镇就业51598人,扶持创业6449人、带动就业25687人。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投入运行。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0.8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取消城镇医保报销封顶线。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钟祥市人民医院“先看病,后交钱”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99.9%,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6.2%。整合优化市直医疗卫生资源,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荆门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成功创三甲。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面积21.3万平方米。开展中国侨联“健康光明行”白内障免费复明活动。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4203套,基本建成11834套,分配入住7744套。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1860万元、临时救助金1855万元。全市养老床位达到8367张。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42亿元,筹集3567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36400人。钟祥、东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我市荣获“中国教育创新奖”。新建、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掇刀名泉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建为荆门技师学院。荆楚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圆满承办国际网联U18青少年网球赛、全国U18女子足球赛和第五届漳河游泳节,电影《农谷之恋》纳入全国公益电影放映目录。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89家。我市荣获第七届“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夺得省党政领导线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一等奖。完成“六五”普法中期目标,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事项1.1万件。平安荆门建设扎实推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和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155件人大代表建议、41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98.5%。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免收行政审批服务费5100万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行政审批再提速12%。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交易总额达到120亿元。扎实开展“打开荆门、大开荆门”大讨论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举办两场电视问政,进行明察暗访320次,发出电子监察黄牌预警信息35起,问责追查案件103个。土地执法名列全省效能考核第一。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有效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和确认,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绩。

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关工委、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防空、优抚安置、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扎实推进。援恩、援疆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移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举办了隆重而节俭的建市30周年纪念活动,形成了“三十而立、只争朝夕”的强大发展气场;我们合力共为,推动柴湖振兴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使荆门成为全省唯一实施两个省级战略的市州;我们抢抓机遇,申报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荆门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荆门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和荆门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7荆门政府工作报告篇2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管理难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61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5.75亿元,增长13%,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64亿元,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48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4亿元,增长18.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6275万美元,增长21.3%;出口61752万美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增长13.1%,总量居全省第2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一)“两大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核心区农谷大道全面通车,组建了中国农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国农谷农科院,举办了首届中国农谷论坛,联想控股、中兴集团、湖北联投、东风井关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荆三角”赵集智慧农业园、现代林业精品示范园、双碑现代农业循环园发展势头良好。杨竹流域双龙苑万人社区、皮集新社区开工建设。柴湖振兴发展工作全面启动,15项规划基本完成,省级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柴湖工业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四新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

(二)项目投资有效扩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和招商引资大竞赛,精心组织首届楚商大会荆门分会场等招商活动,项目落地明显加快,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71个,竣工投产项目110个。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联邦航太、襄荆高速公司总部、麒麟集团万华城等项目落户荆门,两岸三地华中创业中心、京峻汽车铸件、盈德煤制氢、腾宝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泉新材料、格林美东区、洪森食品工业园、楚商国际产业城、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百盟慧谷一期、戴蒙德新厂、明达玻璃一期、捷力通汽车零部件、众诚冷链物流、天茂20万吨碳四、五三柒零纺织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蒙华铁路(荆门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获批开展前期工作。

(三)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落实企业控息单、缓税单和退城进园单,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实施“双千亿产业计划”,农产品加工产值率先突破1000亿,化工产值达到897亿元,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京山轻工包装机械、钟祥农产品加工和东宝磷化工等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扶持行列。全市新增亿元企业68家、规模企业140家,分别达到423家、922家。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示范基地。“一核六片十五园”完成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15%,荆门高新区和东宝工业园分别居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竞进提质竞赛第一名,京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农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楚玉食品、大峪口化工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京山轻机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钟祥和东宝连续六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持“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保发展”,战胜“四年连旱”灾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7万亩,粮食增产1.09亿斤,实现“十连增”。水产品产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增10亿元龙头企业3家、50亿元企业1家。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京山、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五洋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万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3万亩,转移农民12万人。实施土地整治规模70万亩,新增城乡增减挂钩指标3000亩。硬化渠道880公里,扩挖塘堰10472口,完成10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完成植树造林17.45万亩,“四旁”植树1083万株。钟祥、沙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

(五)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沙洋油菜花海名列中国美丽田园油菜景观第二位,彭墩乡村世界跻身国家4A级景区,绿林山景区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马河青林寨景区投入运营。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61亿元,增长20.3%。成功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武汉展销会及推介月活动。建成人民万福国际商贸城,荆门大家装、湖北供销民生广场、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净增限上法人企业251家。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300家,完成中心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5家。实现电话银行村级全覆盖、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6家,发行二期城投债16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正式运营。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2亿元,比年初新增123.08亿元。新洋丰肥业借壳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京大饲料成为全市首家新四板上市企业。家政、物业、保险、中介等业态进一步发展。

(六)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2%。编制完成新一轮荆门城市总体规划,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东宝工业园“四大平台”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投入试运行。漳河新区道路骨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凤凰湿地公园一期等工程稳步实施。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积极创建花园城市,我市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菊花展举办权。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马路局长”工作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国家住建部考核验收。中心城区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治超初见成效。新增空调公交车100辆。县(市、区)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4个镇域城市试点逐步深化,官?镇被列为省“四化同步”第一批试点示范乡镇。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首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在建新型农村社区93个。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村容村貌逐步改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漳河水库被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京山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县。西外环等5条一级公路、东桥至义和旅游环线等8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公路54.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908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市本级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投入2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3.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20xx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城镇就业51598人,扶持创业6449人、带动就业25687人。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投入运行。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0.8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取消城镇医保报销封顶线。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钟祥市人民医院“先看病,后交钱”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99.9%,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6.2%。整合优化市直医疗卫生资源,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荆门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成功创三甲。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面积21.3万平方米。开展中国侨联“健康光明行”白内障免费复明活动。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4203套,基本建成11834套,分配入住7744套。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1860万元、临时救助金1855万元。全市养老床位达到8367张。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42亿元,筹集3567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36400人。钟祥、东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我市荣获“中国教育创新奖”。新建、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掇刀名泉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建为荆门技师学院。荆楚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圆满承办国际网联U18青少年网球赛、全国U18女子足球赛和第五届漳河游泳节,电影《农谷之恋》纳入全国公益电影放映目录。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89家。我市荣获第七届“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夺得省党政领导线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一等奖。完成“六五”普法中期目标,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事项1.1万件。平安荆门建设扎实推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和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155件人大代表建议、41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98.5%。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免收行政审批服务费5100万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行政审批再提速12%。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交易总额达到120亿元。扎实开展“打开荆门、大开荆门”大讨论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举办两场电视问政,进行明察暗访320次,发出电子监察黄牌预警信息35起,问责追查案件103个。土地执法名列全省效能考核第一。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有效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和确认,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绩。

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关工委、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防空、优抚安置、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扎实推进。援恩、援疆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移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举办了隆重而节俭的建市30周年纪念活动,形成了“三十而立、只争朝夕”的强大发展气场;我们合力共为,推动柴湖振兴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使荆门成为全省唯一实施两个省级战略的市州;我们抢抓机遇,申报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荆门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荆门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和荆门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重大项目偏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容量不足,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少数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7荆门政府工作报告篇3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建立“中国农谷”、“柴湖振兴”、长江经济带等8大项目库,策划和储备“十三五”重点项目3619个,其中,424个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和项目库。强力推进“六个一”产业链招商,建立市、县(市、区)两级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制度,分产业组建招商专班,成立7个驻点招商联络处,成功引进56个10亿元以上项目;全年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280亿元,增长14.3%。实行重大项目投资路线图管理,建立项目建设包联领导靠前指挥、项目秘书跟踪协调、驻点秘书脱产服务机制,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30个,其中260个项目竣工投产。强化政银企合作,加大项目融资力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41亿元,增长21.5%,增幅居全省第2位。

(二)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实施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编制并落实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七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出台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意见,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创优服务促发展”等活动,全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10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制定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实施技改项目341个,投资246亿元,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项目通过核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航工业将重载飞艇、超轻型运动飞机研发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布局荆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重点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增长12%;荆门高新区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增长15%,并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5家、总部企业5家;成功举办20xx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秋游农谷紫薇花文化旅游节、第二届中国(京山)网球节和第八届油菜花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分别增长18%和21%。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启动中国农谷“三区三中心”建设,全面开展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推广“一高三新”面积200万亩,建成凯瑞百谷、联想佳沃等12个种业研发中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彭墩模式”在全省推广。强化柴湖振兴发展产业支撑,开工建设宏强百合、云天花海项目,建成农青园艺(一期)盆花基地,汽车锂电池等项目落户,吉象贝儿童装项目即将投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新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58个,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2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1家,“三品一标”认证389个,“湖北神地”和“盛老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沙洋荣获“中国油菜籽之乡”称号。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5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实施土地整治41.3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6800亩;新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汉江以西水系连通及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完成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开展“五城同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漳河新区建设,漳河大道、爱飞客大道等建成通车。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拉通竹园路、果园一路等10条“断头路”,备受社会关注的海慧沟违法建筑全部拆除。深入开展经营秩序、运输抛撒、噪音油烟污染等9项专项治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中心城区淘汰黄标车2969辆,关闭燃煤锅炉49台,新增1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进展顺利,天茂集团入网试运行。完成基地造林16.3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144公里,四旁植树827.5万株。汉江荆门港沙洋码头主体工程完工,漳河机场改扩建、蒙华铁路和枣潜高速荆门段、钟祥汉江二桥开工建设,汉江荆门港石牌码头、中心城区绕城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郑州?南宁高铁(襄阳?荆门?宜昌段)、荆门?荆州高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启动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建设,后港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五)着力抓好改革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三单一网”,公布涉企收费目录,实施第三批行政审批事项零收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87家事业机构,完成市直部门“大科室制”改革,单设市招商局,新设市创新创业服务局、市行政审批局;调整市区财政体制,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和清单管理制度。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企业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登记提速86%,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完成1.04万平方公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3.5万宗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按户连片耕种“沙洋模式”得到农业部充分肯定。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政银合作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7支产业子基金;策划申报PPP项目110个,总投资1207亿元,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段)纳入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凯龙化工成为20xx年全省首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固润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新增35家。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三十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31个,入驻项目304个、创客1140人。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9.8%,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开展“百个部门百家企业帮百村、万名干部扶万户”活动,组建210个扶贫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24个,预计全年脱贫59907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171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培训24194人次。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新机制,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对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实行“四免”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万名。新建村级文化广场13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0个,完成“户户通”安装6.5万户,“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投入使用。市一医南院、市中医医院住院部等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运行,市二医获批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启动社区、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事项1.36万件。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五为”机制,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作风建设事关政府形象。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政府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责任担当,争做“两为”干部,升腾发展气场,提升精神区位。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委员提案414件,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市级投资项目融资管理、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政府采购等制度,开展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专项整治。强化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举办6期电视问政活动。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查处和曝光了一批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20xx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谱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辉煌篇章!

湖北省荆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荆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荆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