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热点提案解读(全文)(三)

更新时间:2023-07-20 09:39:49文/高考志愿库
融合发展,鼓励用信息技术重构和整合传统产业链条,加速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制定实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抓好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发展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提升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北京保险产业园建设,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三年行动计划,推行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朝阳产业,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增加到3万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巩固提升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结构。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积极促进大众消费。培育北斗导航产品、云终端、智能家电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规模。支持网络零售发展,扩大电子发票试点范围,培育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新模式。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等系列活动,促进文化和体育消费。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执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打造以特色小镇、古村落为重点的休闲度假品牌,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做好投资促进各项工作,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重点投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提高投资效率。

打造“六高四新”高端产业主阵地。细化高端产业功能区定位,健全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着力完善“六高”功能区产业、金融、生活配套等支撑体系,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金融街、商务中心区发展水平。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四新”功能区建设发展,抓好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后续建设和利用,尽快积聚实力、形成规模。

(五)优化完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市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区县功能定位,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创新规划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切实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高质量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统筹功能疏解、人口控制、用地减量、空间优化等目标任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做好“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认真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深入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人口、环境等“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从严实施,红线管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切实树立国际一流标准,在功能区块、市政公用设施、单体建筑建设等方面科学设计、精心施工,逐步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要的功能体系。抓好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陕京四线工程,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做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完善相关制度措施,科学适度地开发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建成密云水库调蓄等工程,完成南水北调后续配套规划,建设改造300公里供水管网,做好水质监测和运行管理,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水。全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引导全社会节约用水。全面完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任务,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由52%提高到55%,再生水年利用量由8.6亿立方米增加到9.5亿立方米。下更大力气加快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已确定的项目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基本实现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污水、污泥违法排放等行为。加强水域生态保护,持续治理中小河道。继续实施下凹式立交桥泵站改造和雨洪利用工程,加快气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多层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中心城人口疏解相统一,推动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形成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实施城乡结合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50个重点村建设任务,扩大“一绿”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抓好“二绿”地区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试点工作,推动城乡结合部减人增绿。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完成核心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抓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顺义、亦庄?大兴、昌平、房山等综合性新城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承接中心城人口、功能疏解转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定位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特色小城镇。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引领农村改革与发展,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健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促进集约高效利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向乡镇级拓展,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培育创建一批市级示范合作社。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划定80万亩粮田和70万亩菜田,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升农田的生态涵养功能。继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抓好4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做好重点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搬迁山区农民9050人。精准帮扶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支持薄弱地区发展。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加快南部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带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积极推动生态涵养发展区绿色发展,加快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推进延庆、密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支持门头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制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行动纲要,完成园区综合规划及周边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做好园区拆迁和土地腾退。

(六)全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破解发展难题是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加大力度,综合施策,坚决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全面实施人口规模调控方案,落实区县调控责任,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常住人口增速明显下降。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推动制定房屋租赁管理条例,开展新一轮地下空间三年整治,依法治理群租房,加强人口数据信息动态监测,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合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就地淘汰低端、低效、高能耗产业,关停300家制造、锻造、小家具等领域的污染企业,逐步清退镇村工业大院,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

持续抓好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核心区全面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基本取消燃煤锅炉,农村地区新增减煤换煤120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20万辆,水泥产能由700万吨压缩到550万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住宅产业化,开征施工工地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推动编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完善预报预警、科技治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的实施力度。落实企业环境责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雾霾治理。全面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统筹做好新增林木、原有林地的流转和管护,新增城市绿地600公顷,建设市级健康绿道200公里。开展农用地、废弃地和山区生态修复,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400平方公里。抓好农业源污染减排,促进秸秆、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着力缓解交通拥堵。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制定实施新一轮综合缓堵措施,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开工建设4条新线,开通14号线中段、昌平线二期。完善中心城道路网络,推进广渠路二期、苹果园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12个停车管理示范小区、30条示范街,推进驻车换乘停车场建设。加大停车治理力度,严格停车执法,规范停车收费。围绕交通拥堵重点区域,加强交通秩序整治。

实施公交站台改造、疏堵项目、规范自行车道“三个一百”工程,施划公交专用道30公里,增开微循环公交,合理规划人行步道,公共租赁自行车达到5万辆,方便市民出行。

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石景山试点经验,出台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制定一批城市治理和建设发展方面的地方标准,新建500个智慧社区,加快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提高管理效率。保持“拆违打非”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设1500万平方米,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集中力量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提升重点地区、重要大街环境质量,抓好痼疾顽症的专项整治与日常治理,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更多资金用到民生领域,着力保障基本、创新机制、强化治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强化政策集成,落实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做好教育、培训、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研究制定城乡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加强专项帮扶,促进结构性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做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的具体办法,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社保待遇标准联动调整机制。深入开展“救急难”工作,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服务机构和企业,加快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新建40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制定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意见,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成果,坚持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和教育集团等做法,实现三年新建、改扩建200所中小学的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抓好城乡一体化高中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支持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艺术、科技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试点,在高校实施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创业、“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三项计划,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分开,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