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紧围绕增创后发赶超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能力。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支撑。聚焦开放平台。高水平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活动。力争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积极申建遵义综合保税区,与广西合作共建北海贵阳港。加快贵阳综合保税区二期、双龙临空经济区、《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贵阳示范园建设。完成贵阳航空口岸改造,培育毕节、铜仁、兴义等航空口岸。聚焦开放区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开通黔渝新欧货运专列。落实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深化与成渝、长株潭等经济圈的合作。重点加强与瑞士、韩国、台湾等区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视与东盟、中东欧国家的交流,扩大与港澳的合作。货物进出口总额130亿美元。聚焦招商活动。坚持招大商、选好商,决不能以土地零地价、环保低门槛、税费乱优惠来招商引资。办好贵州?北京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会、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茶博会等重大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履约率、入园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000亿元。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实施科技管理改革行动。制定落实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发挥好贵州产研院的功能作用。实施科技平台建设行动。加快贵州科学城、中关村贵阳科技园、500米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平台建设。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重点培育2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4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0亿元。实施科技金融融合行动。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专利质押贷款等方式和相关基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实施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制定贯彻国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行动。深入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个100工程”人才支撑计划、“百千万人才”和“六个一批人才”引进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全省人才总量达到335万人。
(二)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力争转型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4600亿元。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谋划建设全国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丰富“云上贵州”应用内容,推动贵阳建设全国首个免费WIFI城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贵阳呼叫中心建设,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推动电子元器件、软件与集成电路、物联网、视听产品等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大力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实施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苗药进药典进医保。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兴医药企业。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一批健身养生和职工疗养等项目。完成产值470亿元。大力发展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围绕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以亩产论英雄,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以资源禀赋为前提,加强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技术标准创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电子商务。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十大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标识的文化品牌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积极开拓高铁旅游市场,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筹办好旅发大会。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培育一批建筑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发展一批建筑业示范县、示范镇。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深度融合。培育装饰石材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立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在抓好煤矿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毕水兴能源煤化工等基地建设,支持六盘水等地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统筹电源项目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建成一批“四个一体化”项目。加快页岩气、煤层气、风能开发利用。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成投产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巩固扩大白酒市场。优化“两烟”产品结构,做强“贵烟”品牌。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壮大特色食品加工业。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重点发展民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推动服务业配套化。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制定实施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建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
企业是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的基本单元。要把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作为重点抓手,满腔热情为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搞好服务。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支持他们加强要素保障,开足马力生产;对有困难、有潜力的企业,帮助他们破解发展难题,尽快走出困局;对近几年观摩的产业项目,开展“回头看”,协调推动企业投产达产。
(三)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加强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促进我省约3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500万人就近就地城镇化,改造约450万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城郊村。优化城市结构布局。培育黔中城市群,提高贵阳首位度,壮大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通园区、城区和景区的通道,促进产城景互动融合。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定功能,因势利导搞建设,让山水、田园、村庄、社区各美其美,共生共荣。增强城镇经营管理能力。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科学安排城镇建设规模,注重城镇风貌设计,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乱铺摊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高贵安新区开发建设水平。用好开放平台,打好生态品牌,抓好中心区建设。突出功能配套,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功能性园区和引领性项目。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十河百湖千塘”等一批环境工程。完成投资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