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奋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淮北自身看,受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价格下跌等当前因素,以及我市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等长期累积问题影响,经济运行仍将处于非常困难时期。必须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积极适应新常态,既要看到宏观经济减速换挡、转方式调结构更加紧迫,更要看到我市改革活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正从以煤为主转向多点支撑、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大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等利好因素,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开放发展的举措、转型升级的成效,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精致淮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为重要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
坚持以改革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科学配置部门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承接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公布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实施办公用房管理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融资平台运行机制,深化土地收储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方式,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将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坚持依法征管。全面落实资源税、营改增等税改政策。大力引进域外银行来淮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规模,重点推进中小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融资。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统分结合、责权利一致原则,明确界定市、区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事权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实施招投标管办分离体制改革,建立“一委一办一平台”运行机制。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继续做好相山区机井管护和刘桥水厂建管试点工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探索市场化的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投融资体制、建管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体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争取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县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无校籍管理,推进职业教育向多元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推动淮北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关键靠投资拉动,靠招商引资,靠项目支撑。抓招商引资添增量。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抓好产业延链补链招商,引导外来投资更多地投向新型煤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铝基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提升招商引资产业符合度和投资强度。实施专题推介招商、委托招商和驻点招商,鼓励各载体单位依托标准化厂房、低效闲置土地等开展“零土地招商”和“二次招商”。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对接,加大对苏浙沪、闽粤和港台招商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全年引进并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00个。抓项目建设增后劲。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435个,完成年度投资453亿元。强化市级领导联系督查重点项目制度,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突出抓好“九个一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抓在建、促投产”行动,全面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推动平山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年内投产运行,积极推进国安电力二期、中利电厂三期及大唐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合理确定213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带动和激活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加投入。抓园区提升促集聚。加快推进七个省级开发园区建设,做好市开发区新区产城一体化总体规划和龙湖高新区规划调整评审及报批工作,加快标准厂房、公租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临涣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动与上海华谊、神华集团等大企业合作,促进煤化工产业上规模、提质效。继续推动濉溪经济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支持杜集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级矿山机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凤凰山开发区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市开发区新区与烈山区5平方公里园中园竞相发展。加快濉芜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引进一批工业企业入园发展。
(三)创新驱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作用,依靠创新培育工业竞争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共生共赢的市矿关系,共同谋划和实施煤电、煤化联产项目。抢抓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争取获批直供电和自备电。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确保年内焦化二期、年产20万吨混合芳烃加氢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宝钢气体空分装置、干熄焦余热发电、煤焦油深加工、特种炭黑等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延伸煤电化产业链。依托安徽矿机、口子酒业、华孚色纺等骨干企业,抓好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提升,重点推进138个工业转型升级技改项目。深入开展“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做大做强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促进小微企业“小升规”,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大举措,强化政策支持,推进电子信息、铝基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傲龙网络、大华活性炭等24个投资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提升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化与中科院、上海交大、淮北师大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0亿元。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培育工作。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在淮省属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拓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平等进入服务业领域,开发多层次市场,促进服务业消费。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在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物流快递、节能环保服务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展本地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推进青龙山商贸物流园等规划建设。加强与上海铁路局和合肥海关合作,积极推动青龙山火车站“无水港”建设。促进金融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升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和商贸购物中心建设,提升核心商圈辐射功能。引导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等流通业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企超对接”工程。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拉动体育健身消费,加快隋唐运河古镇、政通梦幻王国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谋划打造隋唐运河古文化、美好城乡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三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四季榴园”、南湖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创办“房产超市”,实现房地产市场消费常态化。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各种创新要素聚集、交融,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意应用等智慧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办好2015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第六届石榴文化旅游节。
(五)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持续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土地治理,完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2万亩。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135万亩小麦、40万亩玉米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实施“粮安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抓好“主食厨房”、“放心粮油”工程,助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扩大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养殖,培育100个标准化规模种养示范基地。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0个,新增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五铺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口子等4个食品园区功能,推动食品加工向生物科技和保健养生方向拓展。努力争创凤凰山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严防举债搞大拆大建,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启动第三批11个重点中心村建设。以解决垃圾收集处理、安全饮水、道路畅通和改善生态为重点,带动全市村庄面貌逐步改善。大力实施兴业富民工程,推进“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群众致富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全面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项目审批收费“一表制”,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降低企业创办门槛,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150户、个体工商户4800户。鼓励大众创业。依托现有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领办、创办企业,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更多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法人,充分激活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努力在全市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积极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向现代农业拓展。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家素质,发挥企业家作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服务促管理、以扶持促发展,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能。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干预民营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让企业家放心、放胆发展。加强全社会诚信建设,以良好的诚信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立银政担合作和代偿按比例分担机制,放大担保功能,为民营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全域城镇化战略,加强规划协同,分轻重缓急编制市区各区块修建性详规,做好城镇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启动高铁新区建设,完善东部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增强新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打通古城东路、环山东路、方安南路等城市断头路,加快龙山南路、桂苑东路建设,大力推进老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实施孟山南路贯通工程。建设烈山片区污水传输一期工程。建成南黎公园。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持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管理“一盘棋”意识,实行市区联动、部门协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管理作用。深化“市容管理示范路”创建工程,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新投放公共自行车3100辆。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行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全面提升城市物业管理水平。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淮北至萧县北高铁联络线工程进度,积极推进符夹铁路扩能工程和青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加快济祁高速淮北段、煤化工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合相路一期主体工程,续建萧淮路中段、濉唐路工程。开工建设南坪船闸,整治沱浍河航道。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并向小城镇延伸,努力构建城乡互通、高速绕城、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让淮北交通变得更加通达顺畅。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按照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县城和小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天然气、集中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城镇、乡村延伸。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居住证制度,县城和建制镇落户全面放开。有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让进城务工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