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7-11 15:23:36文/高考志愿库

一、基本现状描述:

对于调查的对象我们是有备而来,首先通过分组走访陇东南相关的教育局、民政快局、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与这些部门的领导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该地区留守儿童现状,以及这些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所做的工作。通过这些部门,掌握了本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数据。如,庆阳地区,地处甘肃最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市人口253万,交通欠发达,经济相对落后,据调查,全市共有留守儿童49923人,其中学前儿童11820,小学生有26647人,初中生11456人,父母双亲均在外打工的有10422,父亲在外的有29870人,母亲在外的有,9611人,其中有28894人由父母一方监管,有18623人由爷爷奶奶监管,有780人由哥哥姐姐监护,有346名儿童进行自我监护,即自己照顾自己。而留守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加又成为农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

而对天水地区,在五县两区中,留守儿童人数为97456人,而以甘谷和秦安两县居多,即使是是天水市的市区中心??秦州区,地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在所辖的十镇六乡中,在校的123104名,其中农村学生有82077人,而留守儿童就有29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约占留守儿童80%,占学生总数的24%,占农村学生总人数的35%。更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而他们又处于接受教育的年龄,而这一系列的数据令人担忧。

而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辖武都、文县、宕昌、康县、成县、徽县、两当、礼县、西和9县。是陇东南地区中风景秀美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从教育上来看,在校小学生、幼儿总人数为32.96人,其中留守儿童约34834名,占儿童总数的10.57%。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6360名,占留守儿童约总数的18%;小学阶段28024人,占小学生总数9%;其中成县的沙坝、抛沙等乡镇的自然村中六个年级只有1-3个教师的学校就有近10所。(这让调查组的人大吃一惊)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情况则更少有实际的关注。

二、具体的问题呈现:

1.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过程中,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并不情愿将自己作为“焦点”,这是与其他学生很大的差别。在“你是否情愿把你当成留守儿童进行关注?”这一问题中,61%的学生选择了“否”,而且总体上,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对待自己和他人态度与其他学生表现出很大的群体差异。我们以天水市五区两县1100名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中得到如下结果:

其中的1100名学生来自32个乡,52个村,2271户,52所学校,并对1100名学生发放了1000份《天水市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小学留守儿童家教情况调查问卷》,而近乎一半的学生并不情愿配合这一调查,最后,在与校方的努力协调下,收回的问卷是779份,其中,男429人,女350人。从父母外出后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来看,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一年以上者有262人,占所收回问卷人数779人的33%,二年以上的119人,占25%,三年以上的占42%,。父母外出后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629人,占收回问卷总人数的80.08%,其他人托管的有150人,占19.92%,其中92%的学生家庭没有订一份报刊,放学后由爷爷奶奶辅导作业的139人,占18%;无人辅导的433人,占55%。放学、放假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作业,参加农活。参加种类辅导班的23人,仅占2%。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打扑克,也有一部分则在田间地头玩耍。好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没有面临失常的情况。

在对庆阳地区华池县留守儿童教育调查的同时,我们发现情况较天水好一点,县妇联还对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思想状况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从调查的1000名学生来看,“你是否情愿把你当成留守儿童进行关注?”这一问题30%的学生选择了“否”.其他的同比数字中,31.7%的留守儿童和妈妈一起生活,43.7%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8.8%和亲属、同辈生活,0.56%的儿童自己生活,5.07%和其他人生活等。绝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务工时,会对子女的生活做好安排,但很多人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在对柔远、山庄、林镇、南梁、紫坊、上里塬、怀安、城壕等乡镇做了抽样调查,调研对象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共涉及9193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798人,小学生5708人,初中生1687人)。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留守学龄前儿童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学生;留守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在陇南地区的问卷分析中,认为读书学习是为了“多挣钱”的占30.5%,认为“没有用的”占3.2%;“不喜欢”和“厌恶”学习的占了20%;自认为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占33.3%,“较差”的占19.7%;(这个数字比天水地区的张家川大阳乡的33%情况好,总体上,红川、支旗两镇的情况更好一些。)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学习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占51.7%;学习中遇到困难采用“抄袭或不完成”的也占7.6%;上课时思考发言“不积极”和“从不发言”的占36.6%。对课堂作业,“看别人作业”的占13.1%,“不完成”的占4.0%;对家庭作业,“拖拉”、“抄袭”和“不完成”的竟占了31.6%;对课外书报,“经常看”的仅占22.4%;对于辍学、“很想”的也占了17%,“偶尔想”的占11.6%。有46%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良好,40.5%一般,13.3%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经常说谎,不服管教,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少数城区的留守儿童沉迷于武侠小说或网络游戏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有的拉帮结派,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2.留守儿童的亲情认同感和父爱母爱意识:

这是一个关乎情感和心理的一个问题。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仅是肉体的延续,物质上的给予,它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感应,一种亲密无间的交流.而在几乎所有县区的分析材料中显示,孩子们表现出了对亲情,特别是对母爱缺失的困惑。孩子正在成长发育,他们的感觉异常的细腻,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亲人的依赖特别多,他们特别渴望置身于亲情的呵护当中.调查中发现,关于问题“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回答“每天”的占29.7%,“一周以内”的占46.3%;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每天”想念的孩子占24.6%,“经常”想念的占54.5%,“希望”和“非常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的占89.4%,父母外出打工,感到“孤单寂寞”的高达67.7%,感到“被歧视被遗弃”的占8.6%,感到“不如别人”的占15.3%,“很想”随父母进城的占34.4%,盼望父母“回来”或“赶快回来”看自己的占45.7%.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与父母比较“亲密”和“非常亲密”的占了66.0%

与很多相关课题组的成员一样,我们也设计了试题“你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吗?请说说原因”的问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了近乎相同的答案:

“我不希望.因为爸爸妈妈走了,家里人就会说我,我经常想不开.”

“不希望.因为孩子离不开父亲和母亲”

根据各种调研问卷分析以及教师的长期观察,这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孤单寂寞,自卑无助,内向闭锁,认识模糊,烦恼困惑时不愿与人交流;在行为习惯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违反校规,待人无礼,反复无常,任性放纵;在学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课精力不够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学习习惯,方法和动机方面有问题,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下降。总之,“留守儿童”或多或少有过失行为,有说谎行为,有攻击行为,有破坏行为。这些问题在部分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果不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对三个地区的所有问卷作了一个统一的综合,其情况显如下:“当你遇到挫折时”,“想念父母”的占47.3%,“不知所措的或想自杀”这一危险倾向的也占了5.7%;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烦恼时,“闷在心里”的占了25.7%,告诉“同学”的占16.1%;心里遇到困惑时,“从不”与人交流的占11.5%。“很少”与人交流的占26.5%。临时监护人中,与孩子谈心、沟通,“有时间问问”的占48.0%,“从未谈过心,感觉很难和孩子沟通”的占12.9%;对待孩子的错误,“打骂一顿”的也占了10.7%。

以上数据显示,孩子的心理相当脆弱,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他们有事,有烦恼,有困惑时“闷”在心里,与同学沟通也是浅层次的一种宣泄;孩子心理的变化,需要在监护人眼里也受到了漠视,有的甚至很粗鲁,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三、具体问题典型事例分析:

1.“留守儿童”父母绝大多数为外出务工、经商,少数未履行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水平差异巨大,很多时候由于监护不力,时有安全问题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甚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中尤其是留守女孩的保护,更是该引起关注。如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漆家坪某小学11名小学生集体服毒事件令人深思不已,十一个名小学生喝毒鼠强(三步倒)的事,让人触目惊心,其中已有两名抢救无效而亡。当然,清醒的观看者都会很清楚地看出,那些脆弱的生命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结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不会去思考这样的行为会对父母造成怎样的伤痛……但最让人痛切的莫过于幸免于难的学生们面对记者时所说的话了,他们说,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做作业,于是没有告知父母,集体约好卖来毒鼠强。他们还说,在书上和电视上看到,人死了是很好的,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可是,我们要注意,其中11名学生中竟然有8名是我们一直期待关心的留守儿童。这不是一个多么偶然的事件,而应该理性地去思考,如何才能不让这样的悲剧少发生或不发生。

他们把子女全权交给祖辈抚养,有的不体谅老人的艰辛,全年只给予微薄的生活费,有的甚至不问不闻,更谈不上管理教育子女。特别是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的家庭,留守子女无人监护和抚养的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秦安县被遗弃留守儿童有45名,抚养他们的祖辈,多数高龄缺乏劳动力又无经济来源,家庭经济特别苦难,其中宋河某社区30名留守儿童中有3户家庭属城镇低保户,也给祖辈造成极大的苦难和痛苦。

2.“留守儿童”家庭绝大多数是隔代抚养教育,而且留守老人大多数是年迈体弱的老人,他们却还要充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天水地区甘谷县八里湾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平均年龄在50-60岁的有1376人占82.67%,其余多数为七、八十岁之间。在农村他们本身已是年老体弱,要种田谋生,属于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但却不得不抚养孙辈,有的抚养一、两个孙辈,有的抚养三、四个,最多达五个以上。

3.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甘肃这一个贫困而落后的农业大省,这一切都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虽然祖辈对孙辈痛爱有加,管好了吃穿和冷暖,但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教育新观念和新方法,难以给予少年儿童更好的精神营养。有的因为“代沟”,无法教育;有的忙于农活,无法顾及;有的因为文化水平低,无能力顾及;还有的寄养在亲戚、朋友家而疏于监管。

当然,从本次的本次调研发现,在总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还是求学上进的,但是在生活感受上有较大的压力和负面的体验;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的压力和痛苦更重。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助应立足于对他们生活和心理上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关怀,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四、留守儿童的未来与对社会各界的呼吁: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综合上述调查情况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好,更不稳定;学习的动力不够,完成义务教育段学习的信息也不足。占这样大的一个群体在学校,不仅他们的状况令人忧虑,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提高也势必受到威胁。

但他们都是我们社会的成员,也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全社会对这一部分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会是*和谐大家庭的典型体现。

在监护人自身因素方面,首先是监护人的监护情况整体不好,其次是责任意识不强。从上两部分的一些数据显示,监护人自身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与监护人本身的主观意愿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认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心理都应该管,应管好,但是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又管不来,管不了,当然更管不好了;在更深层次的孩子交友、学习提高,知识的扩展、心理的完整就更被多数监护人漠视了,因而这样的监护人给家中多养了一头“牲畜”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给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再次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里健康和全面发展;重交通安全不关心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重按时回家按时到校,而忽视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四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懂如何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孩子,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失去平衡。

我们再次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心留守儿童??明天的“太阳”。并尽自己一份力,定能使我们的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研究和解决好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问题,不把问题当政策,而是作为自己对良知的召唤,真正地思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内涵。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与应对措施

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王勇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三部门将全国摸排农村留守儿童 定期公布数据

我国多少留守儿童,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