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及税收补贴政策

更新时间:2023-07-09 06:10:31文/高考志愿库

一、突出抓好重点群体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2020年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1500名左右工作人员。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计划实施规模,将分配名额向应届生倾斜。鼓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求,适当扩大“特岗教师”招聘计划。2020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将个人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单笔额度提高至不超过20万元,非贴息贷款单笔额度不超过50万元,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对毕业学年起5年内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给予5000元一次性开业补贴。对入驻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可按规定给予创业运营补贴,标准为3年内不超过实际物管、房租、卫生、水电等费用的50%,年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弹性工作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

2.统筹抓好农民工和困难人员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对接,将农民工尽量稳在当地、稳在企业。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监测制度,鼓励农民工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认定一批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按规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遴选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建设返乡入乡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市、区)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规模大的市场主体,按规定落实吸纳就业奖补和以工代训补贴政策。加大政府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托底安置,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3.强化企业稳岗就业。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及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0年年底。对疫情防控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给予最长3个月的特殊时期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实际减免租金费用的50%。

二、切实兜住底线保基本民生

4.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落实兜底保障相关政策,加大对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致贫返贫人群实施针对性帮扶,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用足用好专项扶贫资金,加快建设扶贫项目,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开展消费扶贫“六大行动”,加快政府采购贫困地区产品进度,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提升扶贫质量,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5.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做好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准备工作,根据省级政策及时调整。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失业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2020年3月至12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因本人原因解除劳动关系或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参保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适时提高全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6.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依托综合医院或急救中心建设1个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动乡村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谋划建设市级公立中医院、儿童医院。引进一批名医和高水平专科,积极创建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推进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2020年年底前所有县(市)人民医院率先建成县域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推动基础条件好的创建三级医院。抓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三、强化精准帮扶保市场主体

7.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制度体系,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认真梳理归纳企业生产发展遇到的难题,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建立政策跟踪落实制度,定期开展政策评估。开展民营企业晋位升级行动,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全力帮促民营经济纾困解难、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投资公司转型,健全国有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政府与媒体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新闻发布、专题报道、专访等工作力度,强化政策解读,及时释放积极信号,回应社会关切。

8.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收优惠、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费用等国家减税降费阶段性政策,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确保应享尽享。对全市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市场主体免除上半年3个月房屋租金;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和产业园区等各类单位和个人,可依法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做大基金规模,帮助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困境企业纾困解围。将民办学历教育的学校和幼儿园纳入疫情期间有关优惠政策覆盖范围。

9.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861”金融暖春行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争取优惠利率信贷支持。持续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引导各金融机构落实好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做到“应延尽延”“应贷尽贷”。构建常态化、多形式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普惠金融考核权重提升至1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推进落实主办银行机制,对规上工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全面跟进金融支持,稳住大中型企业。用好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以“i许昌”App为依托开发我市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金融政策产品推介。

1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力争2020年年底前“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在90%以上。加强“i许昌”平台建设和推广,2020年年底前实现线上服务事项200项以上。深入实施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以统一审批事项、统一审批平台、精简审批流程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加强一体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应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落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推进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不断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服务,保持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11.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开展涉企专项监督活动,进一步规范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司法保护。完善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矛盾纠纷。严格区分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个人犯罪与企业违规的界限,严格规范办案方式方法,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研究制定《许昌市容错事项事前备案办法》,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充分用好用活评价结果,以评促改、以改促优。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确保2020年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

四、加强生产调度保粮食能源安全

12.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72万亩以上,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29.5亿公斤以上。新建21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有序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大省财政支持的引进种猪补贴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2020年规模场(户)洗消中心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要统筹利用奖励资金,出台具体措施,支持生猪生产。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到2020年年底生猪存栏达到210万头。

13.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引中石化气源入许,在许昌注册公司,促进中石化相关项目落地,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8亿立方米。落实省政府天然气代储代存要求,在2020年供暖季前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持续提升骨干电网保障能力,重点加快电气谷、长葛洗砚池等26个主网项目进度,加快推进许昌市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专用线建设,有序推进能信电厂搬迁项目。尽快出台《许昌市热电联产规划(2020?2030)》,优化我市电力布局。完善能源配置体系,切实加强能源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能源行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五、围绕关键环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4.围绕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强链固链行动,围绕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大主导产业链,加强重大延链补链项目谋划,推动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实施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推进二次创业,优化主导产业定位,围绕优势产业链主攻方向,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规模。着力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深入落实“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在智能制造、5G应用、硅碳先进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支持产业链上企业强化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体系,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在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全年培育30家“隐形冠军”企业。

15.大力培育9大重点新兴产业。落实智能电力装备制造等9个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扎实推进远东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许昌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园、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二期工程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制订许昌市黄河鲲鹏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年内形成年产“Huanghe”服务器35万台、PC机75万台、平板电脑2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中国航天771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设生产研发、检验检测、产品设计等研发机构,提升鲲鹏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单位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重点产业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

16.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新兴优势产业,继续完善由市级领导牵头、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具体负责的产业链专班,坚持“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平稳运营。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3个左右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上云用平台,实现龙头企业与核心配套企业数据互联共享、协同联动。

六、加强收支管理保基层运转

17.严控预算支出。认真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行政开支上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切实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严控预算追加事项,除疫情防控和应急救灾支出外,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8.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更加严格的存量资金盘活政策措施,收回和节省的资金统筹用于做好“三保”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及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本民生保障等亟须支出和重点支持领域。同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调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实效。

19.加大基层支持力度。统筹包括中央直达资金在内的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优先保障“六稳”“六保”工作,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建立县级“三保”动态监控机制,落实工资专户制度,压实县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责任。加强风险研判处置,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和隐性债务风险等级通报制度,确保按期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和利息。

七、突出重点激活消费需求

20.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机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一批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建设5G基站1500座,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加快打造基于鲲鹏架构的许昌鲲鹏政务云大数据中心,推动禹州市中原云都数据湖等重点项目建设;新能源充电桩达到2800个;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开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智慧化应用。以更高层次的宜居生活为方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四改一增”、城市绿化亮化等重点领域,推进353个城建重点项目,全力做好中央支持补助的434个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达到14万户。加快推进郑许市域铁路沿线特色小镇建设,开发建设“双创”宜居示范区魏都区域、忠武路沿线片区。以补齐短板为重点加快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加快推进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北绕城高速公路、忠武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工程,加快颍汝干渠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再生水输送等项目建设;推动灵井“许昌人”遗址、汉魏许都故城、十里庙遗址、禹县钧窑址等重要文物遗迹的开发利用,主动融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21.优化服务提升招商实效。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促投资掀高潮活动,深入开展“四比四看”,强化重点项目建设考核激励。抓好用好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政策,用足用好国家下达的特别国债,做到快落实、快分配、快支出。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实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加大对重大活动签约项目、重点推进项目的跟踪督导力度,不断提升项目“三率”。探索资本招商、飞地招商、链式招商等新模式,把小分队招商、委托代理招商、驻点招商等做实,提升招商实效。实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提速工程,审查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积极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标准地”出让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出让底价,供应标准化厂房用地。

22.着力稳定外资外贸。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鼓励生产型外贸企业积极研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优质产品。支持外贸企业与品牌商协商出口转内销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授权,加强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指导服务。积极协助办理出口转内销产品涉及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召开线下线上产销对接会、云展会、直播大赛等活动,助推优质外贸产品销售。加快申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继续举办发制品跨境电子商务大会,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将2019年出口额在300万?600万美元之间的外贸企业纳入出口信用保险政府投保范围,在2020年年底前省财政对统保保费的补贴比例提高到80%的基础上,市财政再给予20%的保费补贴。深入推进海关改革,简化企业海关注册登记或备案手续,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担保放行”等模式,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高企业通关效率。大力推动全球招商,充分利用境外招商平台、中介机构和商协会招商,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线上招商和产品对接会。严格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主动落实外资企业“服务官”制度,建立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制度。

23.全面重振消费活力。出台促进汽车、家电消费的惠民政策,开展“升级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活动”,采用政府出资、企业让利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补贴。畅通二手车流通交易,落实彻底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完善优化车辆交易登记制度。评选表彰一批电商企业和连锁商业企业并根据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大力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简化证照办理,简化有关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持续推行“一照多址”,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加快建设重点培育的步行(商业)街。全面保障夜间经济发展,允许经营主体在规范有序的条件下,采取“店铺外摆”“露天市场”等形式进行销售。支持有实力的运营商,利用露天广场、步行街、闲置场地,整合文化娱乐、美食餐饮、小商品及服装零售经营商户,有序分时段开办“夜市”。对在政府划定的经营区域内经营的夜市餐饮等食品摊点,开辟绿色备案通道,集中免费办理备案卡。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文旅推介活动,集中展示许昌网红打卡地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产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夜间游览产品、夜间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服务。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季主题活动,暑期对教师、学生市内旅游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建设多种业态的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地。

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以*同志的*部署要求上来,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全面复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要进行实地暗访和随机抽查,对工作落实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及时奖励等方式予以激励,同时推荐给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对因作风不实、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落实缓慢、效果不好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2024年许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