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医保改革年最新消息 研究实行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

更新时间:2023-07-23 21:32:48文/高考志愿库

财政部长: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上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任务艰巨。

■无论任何国家,生产要素总量是相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受要素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制约,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推动经济增长总会遭遇瓶颈,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最终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将会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在“三期叠加”阶段,针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杠杆率较高等结构性问题,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增长潜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和劳动力素质,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问题,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全国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勃勃生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上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任务艰巨。亟待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一般经济规律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前者主要包括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后者是指扣除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贡献后,由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进与革新带来的产出增加,反映了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能,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关键因素。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济发展早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进入发展中后期阶段以后,要素投入的贡献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这是因为无论任何国家,生产要素总量是相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受要素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制约,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推动经济增长总会遭遇瓶颈,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最终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将会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我国过去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重要因素。据有关机构测算,1982?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1.5%。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导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核心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仍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制约着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稳定增长。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预计“十三五”时期继续减少1000万人以上,人口红利逐步消减。人口老龄化加剧,末老龄化率达到15%左右,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2%,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1.1%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增长已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政策刺激下投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明显降低。从2008年到现在,每新增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投资回报率低,直接影响了企业投资意愿。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设备投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23.5%降至的19.4%,土木建筑类投资上升,占比已达2/3,增加投资更多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资。再加上前些年我国产业链基本以土木建筑类投资来布局,也造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杠杆率较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尽管总体债务规模可控,但我国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这种状况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尽管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还不到40%,但部分地区偿债压力较大,存在局部风险。

一些制度机制抑制资源配置效率。一些领域垄断和行业准入壁垒依然存在,企业缺乏退出机制,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影响资本配置效率。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高技能和创新人才不足。劳动合同法一些规定有待完善,加上户籍制度的共同限制,影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创业。仍有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规定使得审批手续繁杂,征地拆迁难,投资项目落地慢。农村土地改革滞后也使得土地缺乏流动性。这些体制机制矛盾造成交易成本过高,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影响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三期叠加”阶段,针对上述结构性问题,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释放潜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