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如果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将没有编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及按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统一管理。
全面取消编制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牵动着1000万公立医院和高校在编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每个家庭将来的就医和入学情况。取消编制将衍生出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那就是缺少了编制的吸引,医院和高校拿什么吸引优质人才?
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之所以年年火爆,少不了“铁饭碗”的诱惑,进了体制有了编制无异于进了保险箱。取消编制意味着人才流动壁垒的清除,能者上庸者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对医院和高校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就是如何避免人才的流失,以及如何吸引新的人才。
最直接的办法是,以提高待遇来弥补取消编制的损失。说起来简单,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难度。由于科教文卫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并不能将其全部推向市场。如果要想提高经营收入,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药费和学费。这未免会引起人们的担忧,把涨工资的压力转嫁到病人和学生身上。
如果名院名校可以靠着资本和品牌集聚更多的人才,那么基层单位将在取消编制的进程中面临严峻的考验。少了对编制的留恋,人才会向待遇好的大城市流动,造成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这显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初衷相悖。要把好事做好,就要事前把问题考虑周全,避免因急于调整现有编制造成人事管理上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