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政策陆续开放 为何“火”不起来?

更新时间:2023-07-14 09:17:40文/高考志愿库

单独二孩为何“火”不起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布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近一年。近日,国家卫计委确认,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以来,全国共有约 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约 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不少网民提出疑问:为何官方预期与民间反映差距如此之大?记者在辽宁、广西、陕西、福建等多个省份随机采访,听听民众的真实顾虑。

预期与现实差距大,影响有待观察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研究认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人口200万。然而,这一预期却遭遇了“冷淡”的现实。在国家卫计委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确认,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提出生育二孩申请家庭只有70多万,“这确实和预期有一些差距”。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实行的单独两孩政策有一个总体评价,“开局良好,运行平稳”。由于政策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对于生育水平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和评估。

不敢、不愿、纠结,想要“二孩”不容易

  记者在辽宁、广西、陕西、福建等多个省份随机采访了多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青年人,发现多数人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但出于现实的考虑,许多人表示不敢生,不愿生或很纠结。

——— 不敢生。

  家住沈阳市的张先生今年32岁,是当地一家IT网站的编辑。妻子已经生了一个男孩,谈到要不要二胎,他表示,虽然他和妻子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但“不想再生了”。“生活的压力太大,生得起,养不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出生到上学、再到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保守估计也得几十万元,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不用说别的,就以现在的男生娶妻为例,房子、车子,哪样不得‘啃老’?这一个孩子,就够我们操心的了。”张先生说。

——— 不愿生。

  生活观念的变化,也是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再生二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孩子就已经够操心的了,怀孕开始,定期的孕检、产检让人疲于奔命。孩儿出生之后,要照看孩子,生病后忙着跑医院、找大夫,心力交瘁。”山东烟台的王先生说,“有这一个孩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对她的爱,她不必和别人分享。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独生子女,也过得很好。”王先生说,他身边的许多朋友还选择做“丁克”,“过二人世界,也是一种选择。”

——— 纠结“要不要生”。

  作为满足二胎生育政策,却暂时没有提出申请的南昌市民万欣觉得自己对于生不生二胎“很犹豫”。万欣告诉记者,她是高校老师,工作相对轻松,家里带孩子的任务主要由她来完成。近几年,万欣的生活基本被女儿占满了。周末要带着女儿去兴趣班,还要陪着女儿在游乐园玩,这让她觉得“再养一个孩子太累了”。

  “带孩子是个大问题,父母年事已高,请保姆又不放心,实在令人纠结。”对于今年36岁的万欣来说,符合政策但不太符合生育年龄的情况也让她更加犹豫。“毕竟要生孩子的话,还是希望优生优育,要是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就很难下定决心生下来。”万欣说。

消除“后顾之忧”是关键

  对民众反应与部门预期差距较大的原因,赵延配解释说,这是因为今年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各地实施的时间不一。从生育周期来说,十月怀胎一朝生育,今年不可能有太多婴儿出生。另外,由于“单独两孩”涉及的人口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城市人口,他们的生育观念已经有了一个转变,尤其在政策允许以后,很多年轻夫妇因为生育和养育成本问题,或者工作和其他事业发展方面的原因,不急于要孩子。

  赵延配说,有些夫妇有了政策以后,也不急于生了,这也是一个方面。政策有滞后性,至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体生育水平是否有一个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民间对这一政策既欢迎又“纠结”,另一方面,则是官方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谨慎。国家卫计委近日对外公布,“普遍放开二胎的问题,现在确实没有一个时间表。”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民众对“单独二孩”政策反应平淡并不奇怪。目前,青年人承受的家庭、工作以及社会压力都比较大,生活成本高,生养孩子的成本更高。“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做前提,人们往往不会选择生二胎。这既是许多人的理性判断,也是面对社会现状的无奈选择。”

  张思宁认为,单纯依靠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来提高生育率并不现实。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与公众的现实期待有较大差距,使人们难以消除后顾之忧,因此,虽然对“单独二孩”有所期待,但又很纠结。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