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政策如何改革

更新时间:2023-07-10 07:58:37文/高考志愿库

  对于当下中国养老政策改革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姚远教授建议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养老政策改革能否及时落实、形成有效扶持。”姚远建议,应改变按床位数量补贴的老办法,而按接收失能老人数量计算,此举能真正扶持规模小而护理量大的民办机构。对于如何合理地对养老产业进行补贴,一直是民政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未来政府对养老产业的补贴能够涵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以机构养老补贴为主,社区养老正在完善,居家养老的补贴目前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北京目前是以养老助残券的形式来进行补贴,希望能够更好地完善补贴的原则和执行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中国式养老政策改革如何求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专家建议,养老政策改革应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综合养老网络。

养老政策改革面临难题:“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

  “在北京为老人找一家合适的养老院真难。”冯女士有桩烦心事儿,她的父亲年逾八旬,需要人看护照料。冲着价钱相对便宜,她想把老人安顿到公办养老院,可问了一圈下来,有床位的养老院条件十分简陋,环境稍好的则需“排队等候”。

  广州的崔先生也有着同样的烦恼。无奈之下,他跑去民办养老院打探行情,结果很失望。“环境是好,但交通不便,收费更贵。”崔先生说,不少养老院在入住时需先一次性交一笔钱,至少5000元,再算上各类押金和按月算的床位、护理、伙食费,少说也要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后每个月好几千的开销,对于他这样的工薪家庭是笔不小的费用。

  “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这就是中国普通收入家庭寻找养老院时所遭遇的困境。

养老政策改革:民办养老尚待激活

  到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人,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万个,养老床位315万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养老政策改革发展养老机构 先补数字缺口

  推行养老政策改革,解决“住不上”的问题,先得补足数字缺口。

  “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性很高。”全国政协委员马兰翠表示,应激发民间力量参与养老行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姚远教授表示,应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政策能否及时落实、形成有效扶持。”姚远建议,应改变按床位数量补贴的老办法,而按接收失能老人数量计算,此举能真正扶持规模小而护理量大的民办机构。

  解决“住不起”的问题,还需引导民办养老院降低过高的价格门槛。

  某老年公寓总经理周黎明认为,推广“公办民营”试点是一个好办法,用市场化手段替代政府包建包管模式,用监管和扶持的双重举措控制价位,“最终形成政府、民营机构、社会多赢的局面。”他介绍,作为“公办民营”的首家试点,该老年公寓由政府出资建设,通过竞标获得运营权。由于省去了土地成本等烦恼,在之前经营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微利模式,“打包”价格合计每月每个床位2175元。

养老政策改革:分层次、多元化是出路

  我国已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完全靠机构养老实属杯水车薪。专家表示,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模式是目前符合国情选项的。

  姚远表示,应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目标。其中,一部分由政府托底,一部分由政府发放消费券补贴购买养老服务,一部分由个人承担个性化服务消费。

  他建议,在几大社区之间可建立整合医疗、康复等资源的养老中心,最大程度发挥辐射作用,形成养老的共享网络。

  全国人大代表陈利丹建议,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扶持建设五保村,让农村孤寡老人能够就近养老,同时扶持贫困地区建设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问题更需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今年,我国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姚远表示,日趋完善的体制将力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循序渐进、长足发展。更多推荐:
解读2015以房养老政策为何不被接受
各界人士对2015社保政策的讨论
农村社保新政策
2015社会保险费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势在必行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