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最高的山,江西海拔最高的山(最新数据)

更新时间:2023-07-20 22:01:07文/高考志愿库

江西省内最高的山,黄冈山,位于福建江西交界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介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之间。最高峰海拔215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号称“华东屋脊”“福建西藏”“南平天山”“武夷支柱”“江西第一峰”。

山脚是常绿阔叶林茂,随着海拔的剧增,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性树种增多,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转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当到海拔约1900米,视线豁然阔朗,遍布南方铁杉和黄山松构成的针叶林带;继续往上,低矮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构成中山矮曲林带;山顶缓坡,是禾草为主的中山草甸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也体现了气温、降水量、土壤在不同的海快车度上的垂直带谱。

黄冈山山石传说撷趣

黄冈山,位于常山县何家乡黄冈村,海拔713米,因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万寿寺(又名永年寺)而远近闻名。从远处望,整座山就像一尊气势雄伟的佛像,所以山的最高峰被称为如来峰,万寿寺就坐落在佛的怀抱中。黄冈山素来以人杰地灵著称,传说典故颇多。

四贤壁的传说

黄冈山永年寺的背后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壁。壁面上隐约可见四个人影,其中三人居左上角,呈站立相拥状,另一人立于右边,呈抱拳仰望状。这块石壁,今人尊称它为“四贤壁”。

关于“四贤壁”的由来,要从常山“四贤”说起。相传,南宋名相赵鼎、大学士范冲和侍御史魏?三人,都是因金兵南犯,于北宋末年随同高宗南渡来到常山的名士,寓居于黄冈山永年寺之中。

赵鼎(山西闻喜人)来常的第二年(1128)春,被招回朝廷授任重职。第三年(1129),因受朝中奸臣排挤,卸职重新回到永年寺。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次被朝廷起用,力荐岳飞率军抗金,成功收复中原失地,被晋升为宰相。后因秦桧、张浚等人拨弄是非,诬陷忠良,赵鼎先后两次被革职,并于绍兴八年(1138)被贬谪流放至海南三亚,绍兴十七年(1147),忧愤绝食而死。临终前,他自书灵幡:“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并遗嘱奏请死后归葬常山黄冈山北的石门山。

范冲(四川成都人),《资治通鉴》参编者范祖禹的长子,赵鼎姻亲。来常第二年(1128)秋被招入朝,奉命重修神宗、哲宗两朝实录,又兼高宗侍读,为高宗讲解《春秋左传》,时寓规谏。后任孝宗老师、龙图阁直学士。绍兴十一年(1141)底,卒于婺州(金华),后葬于黄冈山永年寺傍容车山。

魏?(安徽沥阳人),唐相魏征之后,来常当年(1127)任常山知县,第四年(1130)奉调入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绍兴四年(1134)扈驾从征,受命督视各路抗金军马。当时刘光世、韩世忠、张浚三大将势均力敌,互怀私隙,莫肯协心。魏?从中周旋,终使三帅重归于好,合力御敌,屡战屡捷。后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要求卸任,一直隐居永年寺,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终老。至此,赵鼎、范冲、魏?三人永远地留在了常山这片土地上。

赵、范、魏三贤,在各自职位上忠实地实践着自己的报国雄心,作出了可歌可颂的业绩。同样,他们在常山期间,也做了不少好事。他们因政见相同,意气相投,经常与黄岗山永年寺高僧了空和尚一起吟诗唱和,针砭政局时弊,畅谈爱国抱负,探求治国之策;组织同迁常山的北方名士,主动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帮助排忧解难;出面筹集资金,帮助永年寺建成了文殊殿,修葺原有寺院舍屋,等等。当地百姓有感于“三贤”的为人处事,敬仰之心无以言表,于是将他们筹资新建的永年寺文殊殿称为“三贤堂”,将他们相互吟唱的诗作汇编成《三贤唱和诗》传世。

翁蒙之(福建武夷山人),历任常山尉、监登闻鼓院、军器监丞等,相对“三贤”而言是个晚辈。绍兴十八年(1148),赵汾奉旨护送其父赵鼎的灵柩回到常山,时任衢州太守的章杰为讨好秦桧,暗令常山县尉翁蒙之在葬礼现场拘捕参加葬礼的士大夫,并搜查赵鼎私人信件,以求找到可供谋害赵鼎等人的证据。翁蒙之为人正直尚义,提前修书告知赵汾,因此后来搜查时根本找不出什么问题,从而使赵家幸免于这场灾祸。就因为这件事,当地百姓牢牢记住了翁蒙之,将他与“三贤”相提并论,合称为“四贤”。

许多年后的一个初春,一个暴雷将原本完整的永年寺后山岩劈出一块大石壁。事后人们发现大石壁上隐约可见四个人影,其中三人居左上角,呈站立相拥状,另一个立于右边,呈抱拳仰望状。这也许是一个偶然的自然现象,可常山人们凭着对赵鼎、范冲、魏?和翁蒙之的崇敬之情,认定大石壁是一面天镜,照映下了这四位贤人的高大形象,尊称这块大石壁为“四贤壁”。

明嘉靖年间,人们为了祭祀赵、范、魏“三贤”,同时纪念翁蒙之的正义之举,在县城西门白龙洞前设立“四贤祠”,并建环清、仰止二亭。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游经此地,有感而发,写下了思辨荣辱观的《四贤祠记跋》。清道光年间,因原“四贤祠”圯废已久,人们又将黄冈山原“三贤堂”改建为“四贤祠”,并设立一座高1.5米、宽0.8米的“重建四贤祠记”石碑作纪典,此石碑现仍存寺内。

赵鼎死后,宋孝宗追封其为丰国公,谥号忠简,故人们又称赵鼎墓为“忠简古冢”。后人发现,赵鼎墓地所在的石门坑,常常云雾缭绕,佳气腾腾,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这就是常山一大自然景观“石门佳气”。每当石门佳气喷涌之时,永年寺后的“四贤壁”一带同样云雾缭绕,雾去后,石壁上缀满如汗似泪的水珠。人们都说,这石门佳气便是赵鼎忠魂所化;石壁上的水珠则是四贤为自己忠贞报国而流下的幸福无悔的泪水。

“尼僧会面”石的传说

在万寿寺后山(即如来峰左山脊)的山顶上,有一处石景点:“尼僧会面”。它是天然造设的三块独立山岩,中间的一块山岩犹如一只大香炉,左右两块山岩则酷似尼姑与和尚会面相望的造型。传说尼僧的会面,为的是延续这炉香火。

相传在万寿古刹建成之初,是个尼姑庵,只有创庵尼姑印心在此静修。由于印心一心忙于筹建万寿庵,外出化缘时间极少,万寿庵一直没有收纳到其他出家人。转眼间,印心已经人到中年,而万寿庵的佛门清灯下,仍然只有她一人孤身吊影。

万寿庵北面不远处就是永年寺,寺内住着一位中年和尚,法号苦竺,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每天早晨暮晚,万寿庵“笃笃笃”清脆的木鱼声与永年寺“镗镗镗”洪亮的古钟声山谷中回响,却掩盖不住印心和苦竺内心深深的无奈与叹息:年华渐去,衣钵难传,后继无人啊。

虽然尼僧不便相见,但由于万寿庵和永年寺相距很近,日子久了,两个人也慢慢得知对方的大致情况,彼此之间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一天,苦竺从木鱼与古钟悦耳的交和声中得到传承衣钵的灵感,随后立即觉得羞愧难当。自此以后,苦竺更加注重修行,白天勤于敲钟除尘,夜里勤于坐禅诵经。

然而,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去了,苦竺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龄。虽然苦竺在佛学上的修为已经高深莫测,却无法破解后继传承的心事。万寿庵里那闷闷木鱼声隐隐传来,苦竺知道,印心内心也无时无刻为传承人的事而倍受煎熬。

终于有一天,苦竺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一切让佛祖来决定吧。于是他洗沐戒斋七七四十九天,恭候佛祖的法旨。第四十九天的后半夜里,一声洪钟般的佛语从后山传来:阿弥佗佛!善哉善哉!紧接着,一阵飞沙走石的巨响,一切又恢复平静。第二天清晨,苦竺起来一看,山项上凸起了三块独立的岩石,正如一僧一尼隔着香炉相对而望。苦竺明白,这便是佛祖的昭示:尼僧会面,自续香火。

苦竺心领神会,兴冲冲地奔向万寿庵。印心对他说,昨夜佛祖已经入梦向她说明了一切。十个月后,他们喜得一子。从此,永年寺并入万寿庵,合二为一,称为万寿寺。“尼僧会面”作为一个佛祖法旨的典故,便流传了下来。

一年后,苦竺修成正果,得道圆寂。他的灵魂变化为一棵苦槠树,守护在寺院门口。后来,印心也得道涅?,她的灵魂变化为一棵银杏树,与那棵苦槠树相依相伴,为万寿寺遮风挡雨。当时,印心死后,寺人为了纪念万寿寺这位开创者和奠基人,将其安置于一座花轿内,用干柴火化后,专门建造了一座石塔予以安葬,称之为“万寿塔”或“尼姑塔”,如今这一石塔还保存完好。塔因古树而得荫,古树因塔而扬名。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这棵银杏树因受万寿寺佛门之地的牵连,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然而,也正是她把根深深地扎在黄冈山这块佛门圣地上,大树被砍的第二年,根部又长出了两根小银杏,人们称之为“夫妻树”。

在开寺尼僧儿子的经营下,万寿寺香火愈旺,名声愈响。后来,他的灵魂变成了一棵无名树,与银杏树南北相对。这棵树每年长新枝时,枝头先长出一个小核桃般的球芽,然后从球芽中萌发出叶片,因而寺人称之为“桃心树”。“桃心树”的树冠庞大,恰似一个天然的巨型伞盖,将寺门前笼罩于一片绿荫之中。近年来,有关专家对这棵树进行了多次查证,但始终未得出真正的树名。

人们说,“桃心树”枝头长出的小球芽,是山顶“大香炉”的活现,是万寿寺香火延续的标志;球芽萌发的新叶片,寓意着万寿古刹永远充满生命活力。这正是:尼僧奇缘前生定,古木英灵后人传。

江西省井冈山大学是几本怎么样,好不好

郑州轻工业学院黑龙江湖北江西山东考生在本省艺术校考

身边的最美教师 记江西省遂川县南屏村教学点教师曾云山

江西龙虎山六年级作文700字

武警江西总队迎来从广东、山东等地应征入伍的700名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