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切实保护调动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深入落实*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优化粮食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加快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二)主要目标。2018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100万亩以上,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1.稳定粮食生产水平。稳定陇东等小麦主产区面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确保夏粮总产稳定在250万吨左右。巩固提升秋粮优势产区生产水平,提升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水平,力争秋粮产量稳定在750万吨以上。
2.突出发展优质粮食。重点发展优质小麦、马铃薯和饲料玉米,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00万亩,优质马铃薯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优质玉米面积达到600万亩,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
3.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突破玉米、马铃薯机种机收,以农机服务产业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率和规模生产经营效益,力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县奖励、制种大县奖励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努力提高种粮比较收益,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100万亩以上,集成推广深松耕技术450万亩以上。积极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采取间套轮作、粮豆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实现“藏粮于地”。
(三)大力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粮田。优化区域生产布局,适当调减天水市和陇南市条锈病核心越夏区、中部浅山干旱区等非优势区小麦面积,结合“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继续适当调减河西和沿黄灌区水地籽粒玉米。切实抓好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500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四)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更新,培育一批高产稳产、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推广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对现有小麦主推品种开展提纯复壮,提高种子质量。推广抗旱、耐密、宜机收、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加快玉米机收步伐。重点推广抗病、抗旱、适宜主食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推进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黑色全膜垄作侧播、小麦宽幅匀播等粮食综合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现“藏粮于技”。
(五)认真开展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创建,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推进,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可推广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创新农企合作方式,健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增产增效。
(六)切实做好统防统治。健全重大病虫疫情信息化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病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专业化绿色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七)注重提升防灾能力。健全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提前储备救灾物资。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逐步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