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北禽流感疫情最新消息,河北h7n9最新防控消息

更新时间:2023-07-14 21:11:36文/高考志愿库

针对南方多省份相继出现的H7N9病例报告,河北省卫计委采取多项举措予以严防严控。同时,省卫计委加强与省农业、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的H7N9防控协作,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加强活禽市场管控,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专家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省H7N9疫情暴发流行风险低,但出现散发病例的风险有所增加。现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尚不能造成人际间大范围传播。

1、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不接触病死禽

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

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

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多部门协作防控,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目前,省卫计委已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召开环京津四市防控工作调度会和全省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通报我省风险评估情况,具体安排部署全省卫生计生系统H7N9防控工作。计划召开京津冀H7N9联防联控工作会议,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共同研究京津冀一体化防控策略。同时,加强联防联控,落实源头管控措施。强化同省农业、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H7N9防控协作,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相互通报信息,沟通疫情和风险评估情况,及时掌握重点暴露人员底数。加强活禽市场管控,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加强活禽跨区调运的管控,未经兽医部门检疫合格的不得外调,鼓励就近宰杀销售。要求发现病例以及外环境病毒检测阳性的地区,全面关闭活禽经营市场,科学开展环境消毒。

中老年人等是高风险感染人群

据国家卫计委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人群,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据了解,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