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超3.5万亿

更新时间:2023-07-17 20:00:38文/高考志愿库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披露了我国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快速增长的状况,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较大空额。个人账户记账累计额减去各省坐实的累计结余就形成了“空账”。截至底,个人账户的空账额已经超过了3.5万亿元。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称,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就好比一个人口袋里有10元钱,可他还有一张11元的欠条在别人口袋里。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燕绥建议,整合现行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商业保险个人账户、消费积分转换养老金,进入国民个人养老储蓄账户(含机关事业单位),制定税收政策,委托受托人管理。而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养老保险改革列入今年的六大重点改革之一,提出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

李珍2011年就开始研究个人账户对退休收入的影响。她说,个人账户是否能提供有效保障取决于它的收益率能否盯住工资增长率。

她的研究显示,过去的十几年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3.41%,而个人账户只能按照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计息率仅为2.66%。

这就意味着一个按社会平均工资100%缴费18年(1997~)的人,其个人账户只积累了46146元,如果是男职工,此时退休每月从中只能拿到332元;如果是女职工,每月则只能拿到236.65元。

这或许和现行制度有关。中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结构,本质上是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混合型部分积累制,也就是“现收现付制加个人积累制”的模式,其初衷是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优势发挥出来,目的是实现预期稳定和多缴多得。

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由于没人承担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缴费不得不用于保障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从而形成了“空账”。

“统账结合”制度是中国的一个创举,这个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是和世界银行建议的“三支柱”模式类似,实际上却有根本的不同。

但是,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世界银行“三支柱”不同的是,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混合制度。

李珍认为,基本养老保险中设置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引发了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来说,个人账户强调的是精算公平,而作为统筹的社会保险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将个人账户内置于社会保险之内,导致社会保险的价值观和运行机理都是冲突的。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虽然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预警都已经成为现实??养老费率居高难降,企业不堪重负;个人账户大规模空账运行,由于是空账,个人账户基金不得不以最低利率来计息,这成为退休人员收入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5年:选择“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模式运行,“空账”的阴影一直跟随。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全国的费率和计发办法。

2001年:国务院通过了养老保险改革辽宁试点的方案,即“做实”实验。

2005年:国务院发布38号文,即《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养老金对社会平均工资的替代率为24.2%的目 标。面对养老金替代率不断降低的情况,政府采取了行政化办法,连续11年调整基础养老金,虽然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提高了,但也对养老金的支出结构带来不利 的影响,2008年,全国共有13个省份参与“辽宁试点”方案,但此后再没有增加。

2013年:政府重新启动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2005年制定的“做实个人账户”改为“完善个人账户”。依据财政部 门的意见,完善个人账户的设想主要包括“完善个人账户计账利率、随预期寿命延长调整计发月数、完善账户余额继承政策。但这些细枝末节的完善方案显然与学者 所设想的“统账分离”根本性改革相去甚远。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