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此诗大意

更新时间:2023-07-23 03:56:07文/高考志愿库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此诗大意,此诗是一首比较白话文的七言律诗,作者是近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对罗荣桓的追忆以及吊念,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作者:*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此诗大意
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走过,红军队伍中多次因为意见不合而分离。长征不是很艰难困苦的日子,辽沈战役首攻锦州才是大的方针策略。斥?笑鹏鸟飞得太高,认为自己在蓬蒿中飞翔,也是飞得最好了,鹰因为低飞而受到昆鸡的耻笑。现在你不幸离开了人世,国家有疑问难题可以问谁呢?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字词解释:
1.罗荣桓: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病逝于北京。
2.记得当年草上飞: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有题像诗,“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此诗收入《全唐诗》。
3.战锦:辽沈战役首攻锦州。
4.斥?(yan4):小鸟。《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5.昆鸡:鸟名,黄白色,长颈赤嘴。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背景:
罗荣桓从1927年秋收起义时就参加了*领导的革命行列,并同*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英勇奋斗。为*最早认识的元帅和唯一共事一生的人。曾任红四军政委、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委兼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一向很倚重他。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赏析:

*一代诗人,作品甚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仅此一首,这是*唯一的悼念元帅、直接标明“吊罗荣桓同志”的吊唁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追忆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与深厚情谊。

*与罗荣桓是湖南同乡,又是亲密战友。因此,当罗荣桓辞世后,令*追忆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是,*在这里只写了两桩事。一是“草上飞”,暗喻秋收起义及井冈山割据之时,红军在游击战争中机动灵活,英勇神速。意味着矫健和胜利。草上飞,借用相传为唐代黄巢的《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诗句(有人考证此诗为后人伪托。)。二是“每相违”,指在红军队伍里相见甚稀,彼此都有过遭排斥打击的经历,而心却是相通的。每相违,语出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前人注:“同心,犹知己。违,就是分离。意为心虽同而行踪却相违。”此处意思相近,讲“每相违 ”,实则把“同心”二字带了出来。

“每相违”,是*诗词注释中的一大难点。目前,对“每相违”的注释,有多种版本。

有注为:常有不同意见的争执。
有注为: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
有注为:喻意见常不相合。

有注为:每:每每,往往。相违:有二义,一谓人相分离,一谓意见相对立。此处可作双关语理解,谓自己和罗荣桓在红军时期曾有两次因为党内军内发生意见分歧或路线斗争而暂时离别。……
有注为:常常互相见不到。违,背离,不见面的意思。

颔联“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写罗荣桓的思想品德和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从而引发作者的深思。
长征不是难堪日,承首联写出,这是以退为进的写作方法。长征,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次行军,在*看来,长征尽管是“千折百回,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但还算不上是什么最难忍受的日子,“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而罗荣桓也认为长征不是难堪日,这说明了罗与毛的心情是相同的,思想是一致的。在这里,作者高度赞扬了罗荣桓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是,作者在这里赞颂罗荣桓的同时,想到:长征是对革命者最严峻的考验,是最为困难最为危险的时刻,它象征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维系着新民主主义的成败。如今,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又是什么呢?于是,作者自问自答:“战锦方为大问题”。意思是说“战锦 ”则有所不同,这才真正是“大问题”呢?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战锦”喻指用枪杆子打下的锦绣江山。“长征”是夺取江山,“战锦”是保卫江山,它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作者在这里指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时日,是暗含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的意思。战争胜利了,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才是大问题。作者当时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中国不变色,中国党不出修正主义这样的大问题,战锦,当是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胜利后骄傲享乐,终于招致衰亡)的典故。又陈毅《赣南游击词》中有句:“他年战场获锦归”。说是古时用锦类织物奖赏沙场有功将士,有大功者朝廷还赐锦衣、锦带等,加官封爵。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恐怕也是*诗词中最难解的诗句。长期以来引起学者的争议。也有不同的解释,其分歧点是涉及到了林彪与否。

长征不是难堪日,大多的注释为:指的是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林彪写信给中央军委,认为这样“走弓背路”,“造成疲劳”,会“拖垮部队”,要求改变军委领导,提出要*下台。林彪的这个要求,被政治局会议完全拒绝,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

战锦方为大问题,大多的注释为:战锦,指攻打锦州(1948、9—10),即辽沈战役的第一个关键性的大仗。*的作战方针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找出种种理由,一再反对,不敢先打锦州,主张先打长春。时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的罗荣桓主张执行中央军委和*的战略决策,中央又对林彪进行多次开导,所以攻打锦州取得了伟大胜利。锦州之战对与解放战争的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一战而关全局,故*称之为“大问题”。
但有的学者对上述或类似上述的解释,予以否定。胡为雄先生从多方考证认为,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指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时日,暗含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的意思。战争胜利了,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才是大问题。作者当时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中国不变色,中国党不出修正主义这样的大问题。战锦,当是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胜利后骄傲享乐,终于招致衰亡)的典故。(《*诗词对联辑注》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是识得其中三味,悟出真谛。(见《*诗词鉴赏》红旗出版社2002年9月版)。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比较接近*当时的思想,也贴近诗义。

颈联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赞扬罗荣桓的崇高与伟大。

斥?(yan)每闻欺大鸟,据《庄子·逍遥游》载:翱翔蓬蒿(hao)之间的小鸟斥?讥笑乘风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说,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而它究竟要飞到哪里去呢?斥?笑大鹏鸟飞得太高,认为自己在蓬蒿中飞翔,也是飞得最好了。斥?,古籍中鸟名,亦称尺?、?雀等

昆鸡长笑老鹰非,见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与鸡》中说,鹰因为飞得低而受到鸡的耻笑,说鹰飞得跟鸡一样低。鹰答道: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昆鸡,在中国史书上同?(kun)鸡、?鸡,属专用词,指一种大鸡。《尔雅·释畜》:“鸡三尺为?。”屈原《楚辞·九辩》有句:“?鸡啁(zhou)哳(zha)而悲鸣。”

这两个典故中的尺?、昆鸡以喻小人,但不一定有所实指,大鹏鸟、老鹰则是喻罗荣桓之为人。小人的作用是用以衬托罗荣桓,是说罗荣桓有高尚的道德、高远的情怀,就像大鹏鸟与雄鹰一样,不是一般小人能比拟的。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点明吊唁之意,说明了罗荣桓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语意沉重真挚。作者把追忆与评价、个人与国家、悲痛与惋惜,皆以浓厚的感情糅合在一起,成为全诗的一个自然总结。

君今不幸离人世,这一句朴实无华,似脱口而出,却充溢着诗人对战友“离世”的难以言状的悲痛伤感和令人心碎的惋惜。一个“君”字,更是包含了无限的意蕴,是对战友的呼唤,又是痛惜中的自言自语。

国有疑难可问谁,这句诘问,是作者在呼唤离去的亲密战友的同时,想到过去,又想到现在和未来,接着冲涌而出的一种地呼天抢地的真情表露。一腔忧患、一股苍凉情愫跃然纸上,流泻在字里行间,撼人肺腑,令人深思。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把罗荣桓国之栋梁的形象树立起来了,同时,又把作者与罗荣桓非同一般的关系挑明了:罗荣桓是*志同道合的亲密的革命战友,是*一向敬重、值得赞颂与怀念的第一个远离我们而去的元帅。这也许就是*关心罗荣桓、亲自率领党和*来到北京医院向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罗荣桓的遗体告别、继而在悲痛中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首哀悼诗的真正原因。

罗荣桓个人资料
罗荣桓元帅(1902-1963)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红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建立了中共最强大的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正规军人数占共产党军队的三分之一。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首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政治部主任兼任总干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中央军委副*,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第一任院长等职。

*历史贡献
一、*引导中国走上*发展道路,确立了*基本制度。
二、*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道路,开始了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开始了实现*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后世评价
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难想像,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团,才得以顶住了强大的外来压力,战胜了来自国外的挑战,使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得以在困难中继续向前推进,“不畏劳苦的人”正在“劳苦”中苦苦寻觅。*正是有着这超然的气魄和智慧,才能将前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玩弄于手掌之间,巧妙利用通过博弈所赢得的空间化解了许多危机和国内纷争,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自信。

人物评价
*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作者资料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因*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此诗大意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