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大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14 09:05:14文/高考志愿库

在大连这样的大都市

年味几乎淡的和平常一样。

这种反差让很多60、70、80后格外怀念

记忆中的老大连春节习俗。

那时的我们,过个年可讲究了呢!

从小年那天就开始忙活了。

腊月廿三-廿四祭灶王

腊月廿五-廿九

掸尘扫除办年货、备新衣、讨债讨账除夕止。易门神、贴春联、贴年画。

除夕

年三十大年夜,祀神祭祖蒸年糕,全家围坐团圆饭,子时守岁“接福纳财”

大连人以山东移民为主,在文化上融合了齐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形成了具有辽南特色的年俗文化。过年除了贴春联、贴门神、守岁、拜年等传统习俗之外,民间还流行贴彩、供宗谱、竖灯笼杆、点属相灯、拜灯官、舞龙灯、放海灯等独特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辽南剪纸和年画在全国颇有影响,2008年6月,庄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连剪纸的代表。此外,瓦房店东岗剪纸、金州剪纸、大黑山剪纸、普兰店剪纸也都各具特色。庄河、金州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庄河的“墙壁画”、“农民版画”等都曾经风行一时。

庄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韩月琴

贴彩在大连有些地方也叫挂贴,“挂贴”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我一直没有弄清楚。据说这一习俗来自山东,早期的挂贴是用红、绿、黄、蓝、紫五色纸摞在一起,用刀凿刻出来的镂空图案,包括方孔钱纹、万字纹、方胜以及吉祥文字等。

挂贴古称“彩胜”、“幡胜”,在山东则有“过门笺”、“过门彩”、“挂钱”、“门钱”、“吊千儿”等多种称呼,河北、天津等地则称之为“吊钱”。“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里面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相传这种习俗在明清时期就已非常盛行。

东关街老住户室内的“挂贴”

挂贴的数量通常为单数,一般在门框上贴五张,有“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之意,五种颜色的排列次序因地而异。窗框上一般贴三张。过去生活困难时,也有门框上贴三张、窗框上贴一张的。在挂贴的上面通常还要贴一张横披。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挂贴多为机器刻制,有已经不再镂空,上面印有“福”字,下面做成穗状。材料有纸、布等多种。

小编在旅顺、庄河、复州城、东关街等地,看到的多是这种挂贴。在旅顺的太阳沟地区,有些人家除了贴彩之外,还要在门框上面挂一块红布,并在大门及门把手上也系上红布条,看上去非常喜庆。

春节期间的旅顺太阳沟 

相传贴彩的习俗跟姜子牙的老婆有关。姜子牙从幼贫困,当过屠夫,开过饭馆,做过小买卖,但都一事无成,到了72岁才讨到68岁的马氏为妻。没过多久,马氏就跟他离婚了。直到后来遇到周文王,姜子牙才得到大展抱负的机会。

后来姜太公封神时,马氏也来讨封,姜太公不堪其扰,就封其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老百姓每逢过春节,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在有些地方,也把姜子牙视为穷神,过年的时候连他也一起防着。

古人绘制的送穷图

姜太公怕马氏过年时到处乱闯,给别人带来晦气,就规定她只能去富贵人家,如果谁家门脸破败,就不准她进去。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后,就纷纷把破布烂麻挂在门头上,以阻拦穷神进入家门。

后来觉得大过年的挂这些东西不雅观,就用整块布、整张纸剪成穗状代替,慢慢就发展成了门笺。到了大年初六,家中主妇要把节日期间积存的垃圾扔出去,称之为送穷鬼,门笺也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大连人过年还有供宗谱的习俗,尤其是在庄河等地,供宗谱的仪式非常隆重。就算家里没有宗谱的,也要写个三代宗亲供上。供器通常为五件,五碗供饭,五碗供菜,五双筷子。供馒头为三层,最下面一层为三个小馒头,上面两层各为一个大馒头。在宗谱的后面还要悬挂一张带有“福”字的中堂,并有对联及横披。宗谱从除夕晚上开始供,到初三送年时取下来收好,福字中堂则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五。 

供宗谱

此外,庄河春节期间还有竖灯笼杆的习俗。据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过去过年不论家里穷富,在进入腊月之后都要在自家门前竖上一根灯笼杆。灯笼杆竖得越高越好,过去有的人家,甚至直接从山里拉回一棵完整的小松树,上面带着树头。家里没有松树的,也会在灯笼杆上捆上些松枝装饰一下。

竖灯笼杆

到了三十晚上,把点上蜡烛的大灯笼点用绳慢慢拉上天空,院子里顿时变得亮堂起来,显得非常的喜庆,从除夕晚上到正月十六,家家都会红灯高挂。现在灯笼杆上除了悬挂灯笼之外,还挂着各色彩旗。在放鞭炮时,灯笼杆还可以挂鞭炮。

大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大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