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更新时间:2023-07-16 20:44:20文/高考志愿库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西安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西安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西安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西安的风俗有过年吃饺子、逛大唐西市庙会、过年蒸花馍、祭把社火、四色礼、西安城墙赏灯会、吃五豆、游都城隍庙会等。同时西安民间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禁忌,如借邻家的药锅使用后,不能主动还给人家,以忌讳把病带给药锅的主人。缝补衣服或钉纽扣时要脱下衣服,不能穿在身上缝钉等。

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关中皮影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多年前就评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现存的一千一百余首曲目中包含了部分与唐代大曲、唐宋燕乐曲、教坊大曲等唐宋音乐同名的曲目,它堪与唐宋大曲相比的庞大结构形式和不容纳明清以来新生乐器的乐队配置,显示出某种原始性特征,反映了西安鼓乐严格继承唐宋音乐的状况。

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是很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它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建成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也是城隍信仰的源发地和传播地,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西安都城隍庙一直为道教正一派的道场,现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有庙会,前来烧香祈福的市民游客成群结伴而来,都是为了抢个头香,而四月初八有大型祭祀盛会,人群如山似海,笙歌聒地鼓乐喧天,香火鼎盛。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至今流传在西安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普化水会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在大型佛事活动中,吹鼓乐助兴营造气氛,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这一形式由僧人和民间乐手传承至今。

埙乐艺术——目前存在七千多年历史了,埙是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流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在古代埙是雅乐乐队中的主要乐器之一。雅乐是中国古代用于宗教、政治、风俗的各种仪式典礼中的音乐,悠久的传承使得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龙舞是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独特的舞蹈形式之一,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龙舞艺术的存在,龙舞寄托着人们对龙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同样传承着这样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至龙灯是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民间社火。起源于东汉初年,兴盛于唐宋,世代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表现形式粗犷豪放、刚柔相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烟火的烘托下,表演场面壮观,龙舞格外娇娆。同时也是一种祈福和美好愿望的象征!

周至大玉木偶戏——周至大玉木偶戏是流传于周至县大玉村的民间传统戏剧。据现存资料考证,木偶戏也叫傀儡戏,历史悠久,最早的木偶可能与丧葬有关。大玉木偶戏是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发展及地方风土人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玉木偶道具比一般木偶要大,配饰也较多,个头也重,一场戏演下来非常劳累,目前年轻一代想要学习并传承的不太多,还是以老一辈为主。从清宣统年间经漫长的发展由散到集中,由兴到衰,不过,周至大玉木偶戏至今仍活跃于群众之间,至于今后怎么继承发展,还值得深思考虑。

楮皮纸制作技艺是以楮树皮为料制作手工纸的传统工艺,西安市北张村是楮皮纸的发源地。据记载,蔡伦就是在这里发明造纸术的,这里至今仍保留着非常原始的楮皮纸制作技艺。制造楮皮纸的原料是楮树的树皮,制作楮皮纸要经过70多道工艺,在有些朝代,北张村所造楮皮纸被选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另外北张村每家造纸作坊都供奉蔡伦像,村外有蔡伦庙,每年除夕举行盛大的蔡伦庙会。

民间舞蹈《牛斗虎》源于道教圣地——周至县楼观台脚下的楼观镇八家庄村。曾经在庄村东什字的井庙内的木匾上就刻有“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的字样,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是集民间舞蹈、中华武术、鼓乐、民间美术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劳动人民“托物言志”寄物抒情,表达了恶不压正,正不怕邪,弱不惧强,敢于拼搏,战而能胜的思想精神。如今《牛斗虎》仍主要分布在周至县楼观镇八家庄村及周边地区。

阎良新兴特技唢呐——唢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前在农村地区比较兴盛,文革期间破四旧时曾一度销声匿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兴起,常用于表现大喜大悲的红白喜事、年节庆典等场合的表演,经过长期的历史传承和演变,唢呐出现了众多流派。特技唢呐一般需要3-4人配合表演,嘴鼻同吹八只唢呐,全部锦衣打扮,2-3人以鼓、钹、锣配合其演奏,一人丑角装扮协助其特技表演,对于丰富广大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发展农村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二、西安城市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西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7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并代管一个国家级新区,即西咸新区。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形象最佳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0688.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5.96亿元,增长18.2%,其中,税收收入682.44亿元,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74.94亿元,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01元,增长8.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31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9元,增长10.4%。

注:由于西咸新区数据口径变更为西咸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建筑业、国内贸易、投资等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3.42亿元,增长0.8%。实际使用外资87.14亿美元,增长13.5%。进出口总值4399.96亿元,增长26.5%。其中,出口2361.92亿元,增长33.0%;进口2038.04亿元,增长19.8%。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0.09万户,增长11.5%。

三、西安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精选西安人结婚习俗,老西安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西安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