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从三年级提前到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标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教育部表示,自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为此,教育部修订完善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
根据《标准》,小学科学课程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小学6年学习实践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并将这四大领域细分为18个概念、75个学习内容。
《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即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STEM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家表示,此次《标准》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小学科学教育是以科学课课程的跨学科学习。上海交大附中STEM实验中心教师彭禹说,《标准》强调了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科学课需要数学课的数据处理、模型量化等能力,需要语文课中的记录、表述、论文、戏剧演出等能力,需要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等科学方法的指导。
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的科学教育已开展多年。校长张悦颖坦言,在探究式教学中,课时或将是教师们碰到的首要问题。她说:“在短短35分钟的一节课中,探究过程常常难以完成,为此,我们采取了两节课连上的大课模式。同时,为保证课程质量,采取20人的小班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