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升初新闻: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小升初本应免试就近入学,严禁组织统一考试。但近年来,小升初择校越来越热,各地名校纷纷使招,变相举行各类考试选拔优质生源,形成一条越拉越长的灰色利益链。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和孩子奔走在各类培训班之间,家长们焦虑苦闷,孩子们疲惫不堪。然而,这一畸形的竞争怪圈仍在蔓延,裹挟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黑色“小高考”,灰色利益链
湖北武汉一位初中校长介绍,尽管规定初中招生只能采取目测、查看个性特长等方式,不得以笔试方式择优,但实际上有很多学校仍在组织奥数、英语等各种考试,有的还打着奖学金测试等幌子组织考试。
在宁夏银川、河南郑州等地,由民办学校“导演”的小升初甚为激烈。每个学校单独命题,考试时间不同,有的还组织多次考试。为了胜出,小学生们不得不在正常学习之外,奔波于各种冲刺班。家长何庆感叹:“接到被录取的电话,孩子和我都激动得哭了。在大半年时间里,孩子共参加了6个学习班,累得让人心疼,我也跟着煎熬。”
武汉妈妈熊女士在网上发布《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她说:“为了女儿培优,我舍不得吃穿,把大把钞票送给培优机构。节假日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我,眼睛盯着的只是考试成绩,原本正常的小升初变成了黑色‘小高考’。”
小升初择校热的背后,实质上是利益的交换。高考猫研究院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专家杨东平说,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重点学校结成利益联盟,造就居高不下的择校收费市场。重点学校与培训机构结盟,规避风险,制造课外培训的巨大商机并分享利润。
为了抢夺优质生源提高升学率,一些公办高中通过控制民办初中学校,收取高额学费和择校费。在银川、郑州等地,各民办学校除通过考试的尖子生外,线下学生通过缴纳择校费获得入学资格,学费单算,择校费以每差一分交1000元~3000元不等的标准计算,比如差20分,则要交2万~6万元不等的择校费。
“占坑”是近年来北京小升初出现的新名词。“占坑班”大多是公办重点中学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从中选拔优秀生升入该校初中。据了解,“占坑班”费用仅是小升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此外,重点中学、大学教师及专职教师相当走俏,教材出版机构也因此获益。
“撑死”名校,“饿慌”普校
按惯例,小升初考试应在每年6月底至7月初小学毕业后进行。但为了抢夺优质生源,许多学校私下组织考试,或委托培训机构考试,并将时间不断提前。
目前,郑州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组织的小升初考试时间,已从5年前的暑假期间提前到4月份,甚至有的学校提前到春节前后。郑州经纬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从六年级上学期寒假期间就动员学生参加培训,并多次组织小升初考试。
在银川,依托公办高中建立的3所学校,每年六七月份举办小升初考试,报考学生越来越多,录取比例却逐年降低。,有8000多名学生报考这3所学校,录取率为15%。去年约1。2万人参加考试,录取率为11%。
武汉部分初中除电话通知预录取外,采用人盯人措施,让老师对口联系,打情感牌。对特别拔尖者免收上万元的择校费。通过测试,部分初中名校早就将优秀学生收入囊中,并让家长提前交费以锁定生源。
相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公办学校,划片入学的学生报到率严重不足。武汉市武昌区一所普通学校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对普通学校来说,划片就近入学成为空话。
近年来,学校每年招生才七八十人,全校招生人数和重点中学一个班的规模差不多。重点学校人满为患,很多家长托关系、走后门想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而普通学校由于生源差,教学质量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高考猫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电脑派位方式呈现萎缩之势,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只有不到5成的学生以电脑派位方式入学。另一项调查则表明,92%的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愿意择校,电脑派位几乎被家长们视为“垫底的选择”。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落实素质教育
“竞技教育”是对中国高考指挥棒下的中国式中小学教育模式的一种概括。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以成绩竞争为目的,它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育德和启智。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延龙认为,禁止奥数等竞技类教育,必须形成制度化措施。比如哪所学校出了奥数题,哪个培训机构仍在开办奥数班,就直接撤校长职、吊销培训机构办学资格。只有下大气力,才能挤压其生存的空间。
“政府一定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重点扶持弱势学校,逐步缩小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差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表示。
目前,银川等地探索出“指标到校”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办法。高中学校招生时,由教育部门依据初中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按一定比例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分配到所属初中学校。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安全告诉记者,“指标到校”在促进教育均衡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分配指标的比例还应提升。这将使薄弱学校和名校的生源差距进一步缩小,对提高薄弱学校办学信心和教学质量非常有益。
“择校实质上是择师”。专家认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同时应加强优秀教师在公办学校间的有序流动。武汉今年尝试推进区内教师轮岗制,促进名师流动,让名校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北京市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将更多普通学校提升为名校,已与所属16个区县正式签订责任书,落实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
“上好的初中,才能上好的高中,上好的高中才有更多希望上重点大学,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路线图。这样,高考压力提前6年压到了孩子身上。”河南省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金波认为,对小升初择校热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扭转,素质教育将永远是句空话。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表示,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从大学选拔考试开始,树立多元化的选才标准。教育要以人为本,更应关注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