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代表的教育精准扶贫故事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更新时间:2023-07-07 00:52:29文/高考志愿库

当着记者的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村村委会主任杨莉拿出一张照片:一间实验室的铝柜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培养皿,身穿白大褂的实验人员,在实验台上培育着黄栀种苗。

“这些穿白大褂的人原来都是农民,以前跟锄头打交道,现在跟试管、培养皿打交道。”看到记者惊愕的表情,她接着说,“别说你不信,几年前,我自己也不信。”

今年是杨莉参加全国两会的第9个年头,这个洞庭湖畔的农家女,脑子里只装得下一件事,就是让农民富起来。

“扶贫先扶智”,杨莉对这句话有切身体会。

有一次,一位农民合作社社长找到她,因为粗放种植,社里种出的南瓜卖不出去,“搬上车的人工费6分钱1斤,南瓜1角1斤也没人要”。最后南瓜全烂在地里,“农民苦啊……”说了半句,那位社长眼巴巴地望着她。

村里人除了会喊杨莉“村主任”外,还会喊她“校长”。

这是因为她2012年创办了海泰博农农民学校,专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一次台湾之旅让她脱胎换骨,“和他们的精细化农业相比,我们的太粗放了,人家1亩地能有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我们1000元都难”。

于是,她请台湾专家过来讲课,结果下面坐着的全是老人。最后,她把台湾的亩产和收益摆给村民看,村民们才动了心,她还从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湖南林科院请来了专家。如今,这所学校成了当地培训职业农民的基地。

不仅如此,她还建立了海泰博农组培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中南地区民营规模最大的组培实验室,这里面的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曾经是农民,照片的故事由此而来。

这次来参会,杨莉早早把自己的“两会时钟”拨快了。开幕前一天,她还在酒店房间里来回踱步,打磨着要提交人大的建议。

“别看我是农村代表,还是蛮潮的嘛!”她打开带来的平板电脑,里面装满了建议,其中很多跟新型职业农民有关。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正是杨莉孜孜以求的事业。她说:“以前是农村人削尖脑袋要进城,现在倒了过来,在外打工的村民,争着回来干老本行。”(记者刘博智柯进)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