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更承载着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在教育部今天组织的少数民族优秀教师代表集体采访活动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辅导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洪汉英动情地说。
来北京参加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中,有51人是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优秀教师代表。今天,他们中的6人走进教育部,面对媒体,满怀深情地用爱与责任描绘着自己心中的民族教育未来发展蓝图。
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这引起教师代表们的共同关注。《决定》中的多项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让教师代表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决定》中“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内容,让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洪汉英十分激动。
洪汉英是锡伯族人,2012年在上海创立了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洪汉英工作室”。除了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少数民族大学生辅导员。
这个身份也曾经让她十分困惑。经常有少数民族学生向她“告状”,学校安排宿舍时,其他学生不愿意和他们住一间。如何改变内地部分内地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
今年暑假,洪汉英进行了一个尝试。她带了4名汉族学生和两名老师去喀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亲眼观察、亲身记录,用照片、声音通过微信传递正能量。回校后,还组织学生宣讲他们眼中真实的、温暖的新疆之行。
来自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高考志愿库娃卓玛,更希望看到《决定》印发后,有更多的志愿者和教师愿意去西藏等民族地区支教。
“就我们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学生汉语水平很差。我们经常需要将汉语的教材再翻译一遍。”达娃卓玛坦言,学校385名教职工中,有180多名是后勤人员,师资严重不足,在双语教学上更是“捉襟见肘”。达娃卓玛将当地师资状况的改善寄望于《决定》贯彻实施过程中的惠民新政。
时隔13年的又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层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让更多的教师代表对其寄予了解决教育发展实际困难、改变当地教育发展面貌的希望。
少数民族学校的设备闲置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是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校长曲木史日最关心的。他所在的学校,受电力紧张限制,不少先进教学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他认为,应该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解决好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少数民族的教师们,相较于东部地区的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环境、条件都还有待改善。因此,他们付出的更多一些。”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非常理解6位优秀民族教师迫切希望改变民族教育现状的心情,称赞他们用爱与责任心灌溉着民族教育的发展之路,是“最可爱的人”。(见习记者李萍记者柴葳8月19日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