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04 03:48:33文/高考志愿库

从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73分到601分,录取位次在10670名到107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天津录取人数。

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292名;

2、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205名;

3、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592名;

4、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198名;

5、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4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858名;

二、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19 10292 16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625 9205 2
2022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34 7592 70
2022 天津 (不限) 本科A 642 6198 15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644 5858 33

2、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11 10670 16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620 9054 2
2021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30 7335 70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639 5958 33
2021 天津 (不限) 本科A 639 5958 12

3、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21 10062 13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22 9868 3
2020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641 6444 52
2020 天津 (不限) 本科A 643 6107 15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43 6107 10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646 5631 30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46 5631 10

4、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587 7118 16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610 4811 105
2019 天津 文科 本科A 573 1276 11

5、北京化工大学在天津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天津 理科 本科A 583 8065 17
2018 天津 理科 本科A 613 4739 104
2018 天津 文科 本科A 601 1073 11
湖北经济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河北科技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江汉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天津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新乡医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北京化工大学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齐鲁工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皖南医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华东交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辽宁师范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北京化工大学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15300人,研究生约8100人(其中博士约1100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约2700人,留学生约460人。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4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24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2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