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23 02:59:14文/高考志愿库

从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28分到499分,录取位次在79846名到19447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成都体育学院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陕西录取人数。

成都体育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2034名;

2、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9608名;

3、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3809名;

4、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4974名;

5、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9846名;

二、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陕西 本二 433 72034 17
2022 陕西 本二 470 19542 13

2、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陕西 本二 428 69608 17
2021 陕西 本二 478 19837 13

3、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陕西 本二 435 73809 17
2020 陕西 本二 497 19447 14

4、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陕西 本二 452 74974 18
2019 陕西 本二 499 20704 13

5、成都体育学院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陕西 本二 433 79846 28
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山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江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天津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年成都体育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成都体育学院中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3年成都体育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成都体育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年成都体育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成都体育学院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成都体育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和时间)

三、成都体育学院介绍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