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录取最低分大约在189分到297分,录取位次在262290名到11474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四川录取人数。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1640名;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6839名;
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7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0793名;
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1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6102名;
5、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8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62290名;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2 | 四川 | 专科 | 387 | 221640 | 41 |
2022 | 四川 | 专科 | 414 | 114741 | 9 |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1 | 四川 | 专科 | 316 | 236839 | 41 |
2021 | 四川 | 专科 | 401 | 120044 | 9 |
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20 | 四川 | 专科 | 370 | 220793 | 40 |
2020 | 四川 | 专科 | 368 | 137105 | 10 |
4、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9 | 四川 | 专科 | 210 | 256102 | 41 |
2019 | 四川 | 专科 | 305 | 174980 | 19 |
5、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 招生省份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人数 |
---|---|---|---|---|---|
2018 | 四川 | 专科 | 189 | 262290 | 40 |
2018 | 四川 | 专科 | 297 | 184952 | 20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44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0221人、全日制留学生132人,教职工775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