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3-03 21:48:34文/高考志愿库

从厦门大学在山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厦门大学在山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86分到614分,录取位次在3217名到33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厦门大学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山西录取人数。

厦门大学山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厦门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厦门大学在山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212名;

2、厦门大学在山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217名;

3、厦门大学在山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630名;

4、厦门大学在山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97名;

5、厦门大学在山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1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170名;

二、厦门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厦门大学在山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山西 本一A 595 3212 71
2022 山西 本一A 586 379 26

2、厦门大学在山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山西 本一A 610 3217 75
2021 山西 本一A 619 334 23

3、厦门大学在山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山西 本一A 634 2630 68
2020 山西 本一A 605 377 23

4、厦门大学在山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山西 本一A 603 3197 65
2019 山西 本一A 601 368 21

5、厦门大学在山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山西 本一A 613 3170 60
2018 山西 本一A 614 346 1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廊坊师范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郑州经贸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莆田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和邵阳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黄淮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宁波工程学院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广西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和鞍山师范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西安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厦门大学介绍

厦门大学(Xiamen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性大学。建校迄今,学校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7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3.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363人,占85.1%。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7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青年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