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2-22 13:51:40文/高考志愿库

从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34分到507分,录取位次在16430名到794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南京邮电大学青海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青海录取人数。

南京邮电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675名;

2、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430名;

3、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15名;

4、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68名;

5、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56名;

二、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历年录取分数线

1、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青海 本一 452 3675 62

2、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青海 本一 334 16430 62

3、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青海 本一 489 2515 44
2020 青海 本一 472 2156 18

4、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青海 本一 502 2568 48
2019 青海 本一 520 939 14

5、南京邮电大学在青海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青海 本一 491 2556 48
2018 青海 本一 507 794 14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南京邮电大学吉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湖北科技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湖州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郑州财经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商洛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黑龙江财经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和邯郸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南京邮电大学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9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59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一流专业2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9.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6.72%。曾经引进江苏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