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3-02 17:15:48文/高考志愿库

从铜仁学院在贵州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铜仁学院在贵州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11分到524分,录取位次在86021名到20733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铜仁学院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贵州录取人数。

铜仁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铜仁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铜仁学院在贵州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1201名;

2、铜仁学院在贵州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2633名;

3、铜仁学院在贵州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6021名;

4、铜仁学院在贵州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2116名;

5、铜仁学院在贵州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3932名;

二、铜仁学院在贵州历年录取分数线

1、铜仁学院在贵州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贵州 本二 411 81201 618
2022 贵州 本二 475 41606 50
2022 贵州 本二 515 20733 389

2、铜仁学院在贵州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贵州 本二 413 82633 623
2021 贵州 本二 485 39550 50
2021 贵州 本二 518 22631 398

3、铜仁学院在贵州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贵州 本二 427 86021 580
2020 贵州 本二 469 43900 46
2020 贵州 本二 502 24666 356

4、铜仁学院在贵州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贵州 本二 417 82116 520
2019 贵州 本二 468 38737 50
2019 贵州 本二 498 23349 345

5、铜仁学院在贵州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贵州 本二 424 83932 597
2018 贵州 本二 483 45538 50
2018 贵州 本二 524 24879 270
铜仁学院林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统计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会计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铜仁学院广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铜仁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铜仁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铜仁学院物理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铜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铜仁学院介绍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托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853亩,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实验实训中心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3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7.6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校政协同办学示范学院)和写作研究院(专攻写作与沟通的特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