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4-03-06 11:46:16文/高考志愿库

从无锡学院在甘肃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无锡学院在甘肃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02分到426分,录取位次在68763名到11050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无锡学院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甘肃录取人数。

无锡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无锡学院在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

1、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44019名;

2、无锡学院在甘肃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51099名;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2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091名;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6076名;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甘肃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8763名;

二、无锡学院在甘肃历年录取分数线

1、无锡学院在甘肃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甘肃 本二 421 44019 51
2022 甘肃 本二 471 11050 15

2、无锡学院在甘肃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甘肃 本二 407 51099 94
2021 甘肃 本二 481 12720 4

3、无锡学院在甘肃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甘肃 本二 402 67091 92
2020 甘肃 本二 479 18716 6

4、无锡学院在甘肃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甘肃 本二 421 66076 57
2019 甘肃 本二 463 22974 41

5、无锡学院在甘肃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甘肃 本三 420 68763 49
2018 甘肃 本三 426 26650 49
安康学院和无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无锡学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警察学院和无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吉林医药学院和无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黑龙江工业学院和无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无锡学院和浙江海洋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淮阴师范学院和无锡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无锡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无锡学院宁夏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无锡学院和北京工商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无锡学院和蚌埠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4年无锡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三、无锡学院介绍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办学方向,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南信大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917亩,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3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4%,博士化率达48.3%(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超过70%)。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物联网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251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拥有“江苏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环境危害要素监测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